-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船工魂贵州航运古道上落寞与繁华
船工魂贵州航运古道上落寞与繁华
贵州航运历史上起先秦,下迄民国,长 2200余年。漫长的历史沉香孕育了一代代以水为生命的船工们,他们见证了贵州航运的繁华与喧嚣,也经历了贵州航运的式微与落寞,然而对水的无限景仰和迫切需求已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不管是渐行渐远的暗淡,还是鼎盛沸腾的奔忙,似乎都阻挡不了他们对家园的忠诚和坚守。
贵州的“水上高速”往事:水运产业,是一种生活传承
1431年,郑和率领着自己的船队开始了最后一次远航。这是一次盛大的航行,动用了200多艘船,随行人员将近3万。对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这样的船队不啻是天方夜谭,但我们恰恰是用这种盛大的方式,与海洋国家的前景做了最后的诀别。
而,诀别不过是相对而言。对于贵州水运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明代开始,贵州统治被逐渐加强,水运也开始有了发展。清初至公元1840年,成为贵州水运航道建设的兴旺时期。是那些不顾风浪的船工渔民和精打细算的水商们,以最原始和最本质的努力与生命热情,让我们一直保持着与水的近距离接触,保有了水运强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传承了一种帜热的生活力量。
贵州西接滇东高原,东临湘西丘陵,突出于四川盆地与广西盆地之间,习称贵州高原。大部分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溶洞穿插,地形复杂,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形成了交通的尴尬境遇。于是,在贵州有水运条件的地方,先民尽量用水运进行交往和沟通,水运成为古代贵州最重要的交通方式。
古代贵州水道大致分沅系、川系和西系。沅系水道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左传》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吴、濮有衅”, 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说明楚濮之间航运已有一定规模。这是沅系水道航运活动的最早记载。到了蜀汉西晋时期,赤水河航运初起,奠定了川系水道的雏形。由于赤水河中下游航运条件较好,便成为军事角逐的焦点。愍帝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李雄据蜀期间,曾派江阳太守侯馥在这一带“抚卹蛮僚,修缮舟舰”,希望以此为基地,打通长江水道,???明赤水河一代的航运及造船在当时已具相当规模。在今习水河上游三岔河的岩壁上,仍保存有蜀汉时期镌刻的舟船图像和文字。刘宋时代(公元420~479年),比较看重西系水道的作用,在南北盘江流域内所置的夜郎郡、兴占郡、西平郡等与京都建业(今南京市)之间的交通,都依水道里程计算。
到了隋、元代,沅系、川系水道沿江建制开端并逐步发展,舞阳河水驿初建。明代至清代,航道建设得到飞速发展。“疏浚”、“修建码头”、“开凿”、“通航”、“整治”、“开辟水道”成为当时政府的关键词。随着航道的升级改造,复航通行,造船业也开始繁盛。清乾隆十一年—十四年(公元1746~1749年)赤水河茅台、兴隆、二郎滩、猿猴等地开始有造船工厂,修造鳅船。公元1749年,首订赤水河航道岁修制度。航运复苏,带动航道、港口建设和造船事业的进步,对赤水河、舞阳河、清水江、都柳江等河局部河段和险滩进行整治,也促使了贵州航运形成最大的规模。
跟着先人的记忆去旅行:“中国水运旅游经济体”进行时
如果问内河水运对贵州意味着什么,那么旅游经济的进行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为止,贵州发现的石器时代的遗址达20余处,黔西“观音洞文化”的观音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桐梓人”、“水城人”化石等,都昭示着贵州的历史底蕴。除了历史风貌,贵州的自然景观也素有美誉:梵净山雄浑苍莽,景象万千;雷公山巍峨壮丽,云雾缭绕;大娄山雄伟险峻,引人入胜。在贵州的铜仁地区,锦江蜿蜒从城中穿过,连接了梵净山、大明边城、九龙洞等多处景观。无独有偶的是,贵州省内其他地区也是这样,旅游景区多分布在航道、库区的两岸,通过航运可实现邻省入黔旅游,各景区之间的交通连接,更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融合为一体,如乌江峡谷风光等,水运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将贵州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起来。而航运本身也是景区旅游主体的一部分,发展水运的本身就是在发展旅游。
为促进旅游产业稳定快速发展,贵州结合多彩民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十二五”期间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开发50个富有地域特色的风情“旅游小镇”,提升贵州旅游品牌。这些“旅游小镇”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为一体,采取相对集中、成片发展模式,逐步开发。“旅游小镇”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对周边区域进行成片综合开发的旅游综合体。它将贵州的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状态,使贵州旅游业实现产业优化转型,真正进入“区域旅游”时代,促进旅游产业全面发展。
在贵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经济提速的重要着力点,而水运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但就目前来看,制约这个具有古老生命力的经济体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最大的因素仍是来自水坝对航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