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自传与文学家传 新出土唐代墓志文体家族因素
文学自传与文学家传 新出土唐代墓志文体家族因素
[摘要] 新出土文献中,唐代墓志铭数量最多。在墓志铭的诸种特性之中,家族因素是重要的方面,探讨墓志铭的家族因素和传记文学的关系,是新出土唐代墓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墓志志主与撰者身份进行综合考察,唐代墓志在文体属性与家族属性方面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况:一是文学家自己撰写的墓志铭,这是特殊类型的自传文章;二是家人或族人撰写的墓志铭,更能体现出家传的特点;三是夫妻之间撰写的特殊墓志铭,具有家族与婚姻的双重特性。
[关键词] 新出土文献; 唐代墓志; 墓志文体; 文学自传; 文学家传; 家族因素
胡可先: 文学自传与文学家传: 新出土唐代墓志文体的家族因素
2013年7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墓志铭是一种特殊的传记文学,与一般的传记文学相比,具有独特的文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就文体属性而言,它是传记体散文和颂赞体铭文紧密融合的一种传记文学体式;就社会属性而言,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学术、宗教、艺术、家族、婚姻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墓志铭产生于东汉,发展于南北朝,繁盛于唐代。新出土的唐代墓志保守估计也在万方以上。在墓志铭的诸种特性之中,家族因素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因而探讨其家族因素和传记文学的关系,就是新出土唐代墓志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墓志志主与撰者身份来进行综合考察,唐代墓志在文体属性与家族属性方面的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出三种情况:一是文学家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我们称“自撰墓志”,这是特殊类型的自传文章,志主和撰者融而为一;二是家人或族人撰写的墓志铭,这比其他人撰写的墓志铭更体现出家传的特点;三是夫妻之间撰写的特殊墓志铭,具有家族与婚姻的双重特性。唐代以前的墓志铭因题署撰人者不多,故而这三方面的特征只有唐代墓志才凸显出来。
一
自撰墓志是一种特殊的墓志铭,也是撰者所作的特殊形式的自传文章,或叙行迹,或述家世,或抒感慨,或发议论。与一般墓志相较,它更能表现出撰者的性格、心理与文才,既是生命本真的映现,也是文学个性的凸显。自??墓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朝李行之临终前的口授墓志铭。《北史?序传?李行之传》记载:“临终,命家人薄葬,口授墓志以纪其志曰:‘陇西李行之,以某年某月终于某所。年将六纪,官历四朝,道协希夷,事忘可否。虽硕德高风,有倾先构;而立身行己,无愧夙心。以为气变则生,生化曰死,盖生者物之用,死者人之终,有何忧喜于其间哉!乃为铭曰:人生若寄,视死如归。茫茫大夜,何是何非。’言终而绝。”[1]卷一○○,3321这是现存最早的口授墓志铭,但是否模勒上石则不得而知。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对自撰墓志所做的总体论述云:“杜预自表营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取制于邢山郑祭仲之墓。陶渊明作自挽词、自祭文。杜牧之、白乐天、辛秘、李栖筠、王绩、严挺之、柳子华皆自撰墓志。卢照邻、李适、司空图自作墓,卫大经自凿墓,自为志。颜鲁公在蔡州,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谓之达亦可,谓之近名亦可。处死若鲁公,可也。”[2]58可见,自撰墓志都是自己撰文以抒发对一生的感慨,或寄托对于身后的安排和希望。
唐人自撰墓志且为传世文献所录者,有王绩《自撰墓志铭》、严挺之《自撰墓志》、白居易《醉吟先生墓志铭》、杜牧《自撰墓志铭》、刘处静《元墟墓志铭》、颜荛《自草墓志》等
对唐人自撰墓志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传世文献的利用方面,参见黄清发《论唐人自撰墓志及其本质特征》,载《唐代文学研究》第11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148页;黄震《论唐人自撰墓志》,载《长江学术》2006年第1期,第163167页。。因为志主与撰志者是同一主体,因而表现的情感更真实,实用的色彩减弱,抒情的成分增浓,也就更具有文学性。同时,自撰墓志是活着的自己对死去的自己的设想,因而较普通墓志也更有独创性。
新出土的石刻文献中也发现了一些自撰墓志铭,这些墓志表现出与普通墓志不同的面貌,也与传世文献所记载的自撰墓志有所差异。其数量不下于十方:《唐朝议郎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卢载墓志铭并序自撰》[3]376、《唐故朝议郎检校尚书户部郎中兼襄州别驾上柱国韩昶自为墓志铭并序》[4]2329、《唐太子太保分司东都赠太尉清河崔府君(慎由)墓志自撰》[5]43、《唐故通议大夫守夔王傅分司东都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兴姚府君(勖)墓志》[6]、《唐故尚书水部员外郎以著作郎致仕彭城刘府君(复)墓志文》[7]466、《通议大夫尚书刑部侍郎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广平刘公(伯刍)自志文并序》[8]792794、《唐乐知君自靖人君(皇甫映)室石诗并序》[9]257、《唐故中散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工部尚书河东薛府君(丹)墓志》[10]471、《大唐中岳隐居太和先生琅耶王征君(玄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