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泽厚“情本体论”研讨
摘 要
“情本体论”是李泽厚近20年来思想的重心所在,也是李泽厚
近30年思想活动的主线之一:一方面,它是李泽厚“主体性”思想
的延续与发展;另方面,在新的时代和文化语境下,它则开启出了新
的问题域。李泽厚虽然在著作中反复言及“情本体”,但并未做系统
集中的理论阐发,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成果亦尚嫌不足,这增加了理
解的难度,所以梳理“情本体论”的发展线索、把握其理论体系、挖
掘其思想内涵、阐发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便很有必要。本文包括绪论、
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包括“论文的选题意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和“论
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三部分。
正文部分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中西历史上的‘本体’与“隋感论’’’包括两大内容:
第一,对中西历史上“本体”概念之含义进行辨析,同时参照李泽厚
的具体文本,讨论李泽厚对“本体概念的使用情况与具体理解。第
二,从历时角度梳理中西“情感论”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李泽厚“隋本体论’的形成”,结合李泽厚的实际文本,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考察了李泽厚“情本体论”的具体形
成过程。本章分三部分:第一,考察李泽厚早期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
“情感论”。第二,讨论李泽厚“主体性”学说中的“心理情感形式”
问题。第三,梳理李泽厚“情(感)本体论”的提出、发展与完善的
过程与线索。
第三章“李泽厚“隋本体论’的内涵”,包括三部分:第一,整
体观照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
整体构架中定位“情本体论’’。第二,阐释“情本体论”的具体内涵。
“情本体论”包含“情本体的人性哲学”和“情本体的人生哲学两
部分,前者是后者的立论基础。第三,讨论李泽厚对历史上诸多本体
论的批判。
第四章““隋本体论’的学科定位与实践展开”,包括两部分:第
一,从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对“情本体论”
进行多角度观照与阐释。“情本体论’’包含人性、人格、人情三层面,
哲学人类学关涉“人性”问题,人格心理学关涉“人格”问题,美学
关涉“人情”问题。第二,讨论“情本体论”的实践展开。李泽厚从
“情本体论”中引伸出“宗教哲学”(即“情本体的内推”)和“政治
哲学(即“情本体的外推”)两种走向。
第五章““隋本体’与Being的对接”,包括三部分:第一,考察
李泽厚以“情本体”填充海德格尔Being的“对接论”的具体提出过
程。第二,阐述李泽厚“对接论”的具体内涵。第三,对“对接论
作具体分析与评价,并且提出自己关于“情本体”与Being对接的看
法。
第六章““隋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包括两部分:第
一,“情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体现为“情本体论”能为处于散文生
活状态中的现代人标画出一种理想而可行的生存方式。第二,“情本
体论”的理论意义,体现为“情本体论”为现代中西文化之冲突的解
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内容。
关键词:李泽厚,情本体论,历史本体论,存在
ABSTRACT
”The of the centerofLiZehouin
Feelingisthought
Ontology
oneofthemainlinesofLiZehou’S
recent20 also thinking
years,is
30 theone isthecontinuationand
activity years:on hand,it
nearly
ofLiZehou’S theother
hand,in
of”subjectivity”;on
development thought
t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