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省予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宋省予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

浅谈宋省予写意花鸟画笔墨技法   摘 要:笔墨是中国水墨画中特有的审美形式和表现形式,一幅杰出的写意花鸟画是缺不了笔墨技法的灵活运用,而宋省予是近代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位早熟多产的著名花鸟画家,他留下大量优秀作品和精辟的艺术对我们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陈述了宋省予老师在写意花鸟画中的用笔、用墨技法特点。   关键词:用笔技法;用墨技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17-02   宋省予作为二十世纪闽籍画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及理论的影响直至当代。他一方面重视观察生活,一笔一墨都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笔墨要表现对象,并指出运用不同线条表现不同对象,不同质感,不同性质。另一方面更重视笔墨语言的艺术构成。他强调作画多要用线,善用写的方法,体现线的书写性,反对反反复复,磨磨擦擦。他在技法讲话中强调???笔中、侧、顺、逆、顿挫、转折并用,线条要有曲直、长短、粗细、浓淡、断续等变化。   因此,探讨和学习宋省予花鸟画中笔墨技法,对我们在绘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宋省予写意花鸟中用笔、用墨技巧   学习中国画的重点在于笔墨二字,笔为骨,墨为肉,墨色的优劣全靠笔的运行来体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而从宋省予的国画技巧而言,其特点为:注重用笔,讲究水墨,随类赋彩,笔墨色韵,浑然一体。   (一)用笔技巧   黄宾虹是一位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用笔之法,从书法而来”,又说“自画法失传,古人用笔,存于篆隶”,故“作画全在用笔上下工夫”,他还指出“作画不求用笔,止谋局部烘染,终不成家”。而在中国画中笔墨深受书法的影响,这又是中国画技法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宋省予先生不但非常重视用笔,而且也精于用笔,他的用笔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笔法的多变性   宋省予掌握了大量的用笔技法,不管是抬笔、转笔、拧笔、还是抡笔、拖笔、挑笔、点笔、抹笔都能熟练掌握,挥洒自如,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不但擅于中锋用笔,而且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形体的体面转折、物体的质感、神态气质,在每一笔的行笔中,他经常转动笔管,使线条处于多变的状态之中。   2.笔法的书写性   宋省予用笔的书写性在实践中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讲究线条“写”的艺术和韵味。他积累了深厚的书法根底,其行草流畅自然,挺劲苍润,篆书雄浑苍茫,蕴含有很重的金石味。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花瓣、竹叶、枝干、翎毛还是禽兽,他都能以书法笔章的线条抒写物体的形态,用笔重节奏、重天成、重韵味,使他的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魄力。笔锋正侧顺逆,顿挫提按,转折疾徐,无不发自腕底,气到笔随,穿插争让,疏密有致。故每画花草和禽鸟其动态均极为生动活泼,毫无板滞之感。   (二)用墨技巧   水墨画就是用墨的黑、白、干、湿、浓、淡来表现复杂的颜色,“一转一束皆有意趣”运墨方面强调一笔落纸要能分出浓淡、深浅来,虽没有强烈地立体明暗表现,而黑、白可以表示阴阳明暗,浓淡可以表示凹凸远近,干、湿可以表示苍翠秀润。明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相当,不滞不枯,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宋省予也十分重视水墨的变化和浓淡干湿墨色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他用墨的技巧:   1.墨的干湿运用   墨有干湿的分别,干墨就是枯墨,湿墨就是水墨,灵活使用墨的干湿变化可以显示出墨的韵味。而宋省予对墨的干湿应用,呈现出一种精妙、浑厚、淋漓、气韵生动的特点。   2.墨的浓淡运用   墨即是色,用墨的浓淡深浅变化来呈现水墨画的不同色调,从淡墨渗透到浓墨,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不但表现出物象的气韵生动,并且充分取得物象的阴阳相背、轻重、厚薄之感。宋老师在墨的浓淡处理上能随干随湿,墨色浓淡有致,变化丰富,给人一种和谐、绚丽之感。如《持鳌赏菊》中菊花叶子的正反与形态变化是用墨的干湿堆叠而成,而墨色的应用恰到好处。在苍莽的气韵里,泛出墨光。其用墨之妙,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的“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二、从宋省予的师承关系中看他的笔墨技法   宋省予先生有如此成就,除了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外,而影响他艺术创作的画家们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所以与那些影响过他的画家作对比,对进一步学习他的笔墨技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宋省予早年深受“海派”和“岭南画派”的影响,后又追元、明、清诸家,但他学古而不泥于古,变化运用,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笔墨观。   (一)与“海派”画家相比——任伯年   任伯年和宋省予的绘画都发轫于民间艺术,重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