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53 (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是我国古代上古文献资料汇编; 《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 《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 《乐》相传毁于秦火; 《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 ▲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 ▲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荀子》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德经》 2、老子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检测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 课堂检测 ( 08四川文综)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课堂检测 (08上海历史)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课堂检测 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特点与我国古代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 审美价值 课堂检测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 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 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课堂检测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