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顶天立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度报道“顶天立地”

深度报道“顶天立地”   党报记者需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埂上找思路”,简言之就是“顶天立地”。也就是说,对上要吃透中央精神,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握国情,在党言党,为党立言,此谓之“顶天”;对下要扑下身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读懂社情,通达民意,此谓之“立地”。   吃透中央精神才能“顶天”   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指出:“人民日报是党和人民的‘发言人’,是中国主流舆论的‘首席代表’。纷繁复杂的舆论格局中,她是一面旗帜;解读中央政策,她是一个标准;进行舆论引导,她是一座航标;开展舆论斗争,她是一道防线。”只有真正吃透中央精神,才能写出“顶天”报道,做好旗帜、标准、航标、防线。   惟有“顶天”,方能正确传递党的声音。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基层干部的负面报道相对集中,让很多人产生误读,基层干部压力很大,不少人颇觉委屈。2013年5月,人民日报刊出“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这组报道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准了中央对基层干部的最新精神,即警惕基层干部群体“被污名化”倾向,指出基层干部不但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还要“让基层干部辛苦得愉快、干得光荣”,文章对基层干部群体的认识清醒、全面,有力引导了舆论。   惟有“顶天”,方可抓住有利时机。引导舆论需要正确把握时机,晚了不行,过早也不行。比如,2012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出的《看4%改变中国教育》,选择的正是2012年底,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即将实现这个节点,报道了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老百姓真实触摸到教育的发展变化,深切感受到教育惠民政策的巨大温暖。稿件适时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收到良好效果。如果不是吃透中央精神、选准时间节点,只是笼统地介绍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等,新闻性何在?重要性何在?恐怕让读者不知所云。   惟有“顶天”,方不辱党报记者使命。做“顶天立地”的报道,吃透中央精神,党报记者要先人一步,做出表率。这就需要编辑记者养成关注时事、经常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找新闻,搞报道。只有搞清中央精神、国情社情这个“大坐标”,遇到新闻事件时,才能在大坐标中给事件精准定位,知道新闻点在哪儿,从而判断出新闻价值所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摸透社情民意方能“立地”   如果说“顶天”主要靠的是“脑功”的话,那么“立地”考验的就是“眼功”、“手功”、“腿功”,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惟有“立地”,方能真正理解中央精神之精髓。作为负责中央领导活动报道的记者,我经常出入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央的一些重要活动,当面聆听习近平等中央领导的讲话。每次参加活动,脑子虽然“灌进”不少大政方针,但多数都是概念性的东西。“走转改”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寒冬腊月,坐在朝鲜族老乡的土炕上,和老乡促膝唠嗑,我才知道什么是农民眼中的“中南海”、什么是百姓心中的“人民大会堂”;酷暑炎炎,在江西革命老区的山区农村,喝着污染过的水,吃着难咽的饭菜,看着被背篓压弯了腰的孩子,我才知道为什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才知道为什么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也才知道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报道,为什么老百姓不喜欢。   惟有“立地”,方可写出打动人心的报道。一篇报道刊登出来,能否正确引导舆论,是否产生社会影响,关键看读者是否喜欢,能否读下去,能否打动人心。否则,内容再正确,言词再准确,没人阅读,一切等于零。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记者深入第一现场,捕捉第一手材料,让作品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对此,我在采写《李国喜:见义勇为筑起丰碑》中有深切体会。李国喜是河南省驻马店遂平县的一位农民,在寒冬跳进冰河勇救3人,不幸遇难。在采访中,我两次深入李国喜家庭,在他家的小院、屋后的桃园,与其遗孀、两个儿子及儿媳、孙子孙女掏心窝子交流,亲眼目睹了其遗属的生活。由于采访深入、扎实,动人的情节和鲜活的语言贯穿全文,如其遗孀的哭诉:“国喜,我给你上香,给你点烟,给你倒酒!我知道你不会吸、不会喝,可我实在是想你啊……”避免了人物典型的“高大全”弊端,扎实、动人的情节和鲜活的语言贯穿全文,让英雄可亲、可学、可敬。多位读者称“文章写得感人,李国喜值得学习”。   惟有“立地”,方可扬善惩恶,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面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舆论监督,是党报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舆论监督中,只有走到现场,走近事实,查清真相,方可揭露问题,扬善惩恶。2013年4月18日,人民日报5版大篇幅刊出我采写的《直击中小学教辅乱象》,详细分析了中小学教学辅导材料的不规范,揭开了从书商、出版社、代理商到学校以至个别教育部门的利益链条,展示了环环相扣的利益格局。之所以挖出了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