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 听听那冷雨
落基山时两处引用唐宋诗词,对当地风景进行否定性的评价。写在台湾夜宿溪头所见美景,而最终落脚到宋代米氏父子的山水画。这样写体现着思绪伸展的悠远和文化视野的开阔,与全文所表现的对文化本根的认同、对血脉一统的期盼的旨意十分契合。 4.本文作者借“听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提示】 《听听那冷雨》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篇美文,文章从横的地域感来看,表达出作者浓郁的怀乡、思乡之情,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从纵的历史感也可看出作者历尽沧桑过后对人生易逝、家国难回的深沉感喟;同时于现实的感受中也渗透了作者对永恒的美好的追求。这篇散文在雄浑华丽的文笔外表之下,以听雨为主线,包含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体验,文中情绪多变,内容多变,但都深蕴着苍凉与感伤。 5.运用古典诗文拓展思维空间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以“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为例加以赏析。 【名师点拨】 作者对古典诗文信手拈来,使人感觉是天然生成而非人工嫁接。例如:“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这里余光中糅合了唐代诗人 杜牧的《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宋代诗人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三位诗人三首诗的意境,原汁原味组接在一起,丝毫不给人斧凿之感,相反,却引读者自然地进入古典情境,从另一扇现代情感的门庭里走了出来。 6.本文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抒发了浓浓的乡愁和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及对乡情、爱情、亲情、友情的体验和眷顾,试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名师点拨】 文中作者用诗人般丰富的联想,采用散点铺排的结构方式,构建起立体的蒙蒙愁云与绵绵雨幕。从平面铺展的广度看,文章先从台北的长街短巷“凄凄切切”的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想入非非,想到“隔着千山万山”的江南,想到那叫赤县神州的那片土地,还想到美国丹佛他山、落基山。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到中国。 从纵深拓展看,作者透过迷蒙烟雨,想到了宋代米氏父子的山水画、王禹偁的听雨屋到整个的一部“黑白片子”的中国历史。还有从“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写到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的一部人的生命史。还有这人生与祖国的一部情缘史,“十年前”“二十多年前”“四分之一的世纪”的分离与牵挂……作者采用大跳跃、大跨越的置景方式,将愁情与雨景,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目前与联想交融交汇,传达出作者那“春雨绵绵”“秋雨潇潇”般的离愁和伤感。 [细剖·深析] [楼主] 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但与众不同的是,抒情主人公并不是“我”,而是“他”。你认为本文使用哪种人称更好一些? [沙发] 使用第一人称“我”要好一些。原因是:①从作者的身世看,本文是他以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自己的心情,并以雨声、雨景为引子,回忆自己半生漂泊经历的抒情散文,故抒情主人公应该使用“我”。②一般抒情散文都是以“我”为抒情主人公的,比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③使用第一人称“我”还便于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便于宣泄情感,易被读者相信和理解,也很容易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板凳] 使用“他”为抒情主人公体现了作者在本文中构思的新颖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可使人物的情感流露仿佛一个个蒙太奇镜头,让读者尽收眼底,一切都像读者自己发现的一般真切自然。并且,这种人称叙述方法能够使抒情主人公更好地融入景物、背景之中,人景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为相似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楼] 使用“他”增添了作者思维的灵活性。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在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内,作者可以在其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1.凝练生动的文字。 本文的文字凝练而隽永,是诗化的语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雨……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等句子,被评论家公认为诗化之笔。第11段,连用“挟”“掀”“压”“泻”“扑”“弹”“刷”“鞭”“打”等动词,用词富于变化,凝练而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七月台风台雨的狂野。 本文文字的生动多变还表现在对偶、拟人、排比、倒装、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2.敲打乐式的音乐美感。 细心吟哦,可以发现这篇散文极具音乐的美感。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写雨,如“淋淋漓漓”“点点滴滴”等,不仅使雨态表现得更加形象,也使散文具有了一种和谐的音韵美。“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同音异字的使用,又给人以错综变化之感。 3.朦胧迷幻的意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讲_焊接质量系统及相干焊接标准.ppt
- 第1章_颌面部发育.ppt
- 第1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ppt
- 第1讲 信息检索的基础常识.ppt
- 第20章 过渡元素Ⅰ-黄可龙主编教材配套课件..ppt
- 第20章 3-4 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ppt
- 第21章肠道感染病毒 - 呼吸道病毒.ppt
-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53 (人教版必修1).ppt
- 第25章 抗消化性溃疡药及消化功能调节药.ppt
- 第26章肠道病毒与急性胃肠炎病毒.病例.ppt
- 2025年度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技术服务全面合作协议书.docx
- 2025年磷铜阳极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青年旅舍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肝纤维化中成药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VOC治理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航空器材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节能泵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农村土地流转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零售云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趋势报告.docx
- 技能知识培训课件制作.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