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同性恋现象伦理观浅析
同性恋现象伦理观浅析
摘要: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同性恋现象。如今,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我们应该从伦理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思考,正视同性恋现象,正确对待同性恋者,尊重人性的自由发展。
关键词:同性恋;同性恋者;同性恋现象;伦理
一、“同性恋”(homosexual)的词源及定义
“同性恋”(homosexual)一词是一个现代概念。“homosexual”直接翻译是指“同性的”,来源于希腊语前缀“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词根“sex”(表示“性”)。据目前所知,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并首次创出单词“homosexuality”,用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鸡奸者(pederast)”一词。在现代,通常使用gay来指称男性的同性恋者,而使用lesbian来称呼女性的同性恋者。
同性恋这一性取向是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者则是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个人(男人或女人)美国性学家金西曾用“同性性行为”指称同性恋,但实际这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前者的定义范围较为广泛,含义较模糊。性社会学工作者张北川对同性恋者的定义则强调同性恋者应是自愿、经常性的同性性行为者,“假如个体仅有偶然的同性性行为,但有关性定向的自我意识模糊,可视为同性性行为而不宜简单地判定为同性爱者”。
二、历史上的同性恋现象
同性恋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还是古希腊文明中的情形。古希腊人认为男性是近乎完美的造物,因而是更加理想的爱情对象。对于那些有文化修养、兴趣高雅的男人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他们将精神上的投契作为爱情追求的一部分。这种爱远远超出了纯生理的范畴,成为一种高雅的、具有美学意义的情趣。柏拉图甚至认为,“神圣之爱”只存在于男人之间,只有男子之间的爱情才是情感的真正贵族与骑士形式。
在《圣经》撒母耳记上十八章至二十章也描写了两个同性之间互相爱慕的段落: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虽然并不能肯定他们之间有同性恋的行为,但当中细意的表达着一???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渴慕,甚至愿意附上自己的生命。
中国最早的有关同性恋的记载,在《杂说》中曾经提到:“娈童始于皇帝。” “娈童”就是被男子作为性对象的男童。早在中国唐代就有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短诗或许没有什么深意, 而其中却潜藏着一般的人情世故、送往迎来俗套背后的对同性之爱的珍视。古代还有一些关于同性恋的记载,例如:《汉书·佞幸传》说汉哀帝与董贤共寝,董贤压住了皇帝的袖子,皇帝不忍惊醒他,断袖而起;《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说龙阳君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陈文帝曾为韩子高提出男皇后,然终未成功。到了明清时代,男风更甚,而此时却是封建时期思想禁锢最严酷的时期。
三、传统伦理观对待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圣经》一开始就说,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一个男人,后来又造了一个女人。上帝按照自然法则造了天地初始的两个人,再由他们去繁衍后代,开创这个世界。可见在基督教的思想里,他们很崇拜和尊重对生命的繁衍,而同性恋者却无法实现对后代的繁衍和婚姻家庭的和谐。旧约上还有关于同性恋的语录:一段是“不可与男人苟合,像与女人一样,这本是可憎恶的”。另一段是“如果某人像同女人交合那样地同一个男人交合,他们两人就都是邪恶的,他们应当被处死”。基督教认为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有“原罪”,因此,在整个中世纪,同性恋都是受到歧视和压抑,教会法庭对同性恋者判处苦役和死刑。
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倡导“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齐家”就是说家庭的和谐美好。《孟子.离娄》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儒家思想还是注重后代子嗣的繁衍,子孝父尊,家庭才能保持和谐。而同性恋者在这层意义上是无法“齐家”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由于同性恋违反了自然规律和人类进化的规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反常的性行为。绝大多数对同性恋仍然持反对和排斥的态度,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疾病、一种性偏离或性变异”
四、正确对待同性恋现象
凯查多利曾在《人类性行为基础》一书中指出,“同性恋者当中既有穷人也有富人,既有受过高深教育的人也有无知无识的人,既有有权的人也有无权的人,既有聪明的人也有愚笨的人。同性恋存在于各个种族、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和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当中”。他们不是某一阶层或某一特定社会阶段的才出现的特殊群体,如今,他们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亚文化代表者正冲击着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我们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同性恋这几个字一般属于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