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蓝霜霉病诊断、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甘蓝霜霉病诊断、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主要为害十字花科植物,引起多种作物的霜霉病,对多种蔬菜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其寄主范围广泛,主要有油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是霜霉属最重要的种之一(陆家云,2001;张中义,1986)。由该菌引起的甘蓝霜霉病是甘蓝上一种主要病害,在世界各甘蓝种植区均有发生,该病常引起甘蓝叶片枯黄坏死,导致甘蓝产量及品质严重下降(Constantinescu Fatehi,2002),对甘蓝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通过对寿光、青州、聊城等地近几年的调查,甘蓝种植区大多有霜霉病的发生,为害较重,成为甘蓝种植中一种威胁性极大的重要病害,因此研究该病的诊断防治技术及发病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症状
苗期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茎叶上出现褪绿病斑及白色霜状物,后期发病严重时,幼苗茎叶变黄枯死。
成株期发病症状
甘蓝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叶片初生水渍状褪绿斑,随病情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加深,渐变为黑色至深黑色,病斑初期多为近圆形(图1,图2),扩展过程中因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图3),病斑略凹陷(图4),天气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图5,图6),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温度较高时,病斑常发展为黄褐色或黄白色枯斑(图7,图8)。发病严重时,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枯死黄斑(图9,图10)。老叶发病后,病原菌有时也能侵染茎部,继而发展侵染进叶球内,使中脉及叶肉组织上出现黄色至褐色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图11),后期叶片干枯脱落。
病原菌
病原菌为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 Fr.],属鞭毛菌门霜霉属。菌丝无隔膜,无色,用吸器吸收细胞里的营养和水分。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囊梗一般从气孔穿出,单生或2~5 根丛生,全长137.0~428.0 μm,主干基部略膨大,顶端2~6 次二叉状锐角分枝(图12),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单胞,无色,(17~29)×(15~28)μm (图13)。有性生殖形成卵孢子,球形,条件合适时,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染。
寄生霜霉为专性寄生菌,只能在活体上生存。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分为芸薹属(Peronospora parasitica f. sp. brassicae)、萝卜属(Peronospora parasitica f. sp. raphani)和荠菜属(Peronospora parasitica f. sp. capsellae)3 个变种,主要区别是各变种的侵染能力不同。芸薹属变种对该属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一般不侵染荠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植物侵染力弱,不能侵染荠菜;荠菜属变种, 只侵染荠菜,不能侵染其他寄主。
寄生霜霉孢子囊萌发时可产生游动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余永年,1998;Spencer ,1981)。最近研究表明该菌孢子囊萌发除了产生芽管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形成孢囊梗产生次生孢子囊进行(崔铁军 等,2008)。
发病规律
在北方气温较低的地区,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在采种株或存贮窖甘蓝上越冬。冬季南方温暖种植区病菌可在田间终年危害,越冬问题基本不存在。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即可萌发芽管进行侵染,被侵染寄主发病后在病斑处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可随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传播到新寄主上后从气孔或伤口等处侵入形成再侵染。除气流传播及雨水传播,该菌还可通过种子带菌进行传播(Vishunavat Kolte,1993;王丽霞 等,2012 )。
甘蓝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均有关系,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孢子囊和卵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范围为8~14 ℃,最高 25 ℃,最低 3 ℃。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 ℃,菌丝体扩展的最适温度为18~24 ℃,高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气温在14~18 ℃,相对湿度高于80%,日夜温差过大或天气时冷时热有利于病害发展。田间湿度过大、多雨高湿、晚上结露或多雾,病害发展传播速度快。
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土地,因为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病害发生早且发病重。基肥施用过少,或生长期施肥不及时容易引起植株营养缺乏,抗病力降低。过多施用氮肥、通风不良、排水不良或过分密植的土地,株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技术
根据甘蓝霜霉病的发病规律,在实际生产中可从下列几方面采取措施防止病害的传播及蔓延。
选育抗病品种
当前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维生素KI缺乏症课件.pptx VIP
- 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获取在线资源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一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任务三巧擦黑板(课件).pptx VIP
- DL/T 5764《火电工程质量评价标准》.doc VIP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26个字母教学PPT完整课件_2.pptx VIP
- 机房配套设备安装监理细则.docx VIP
- 人力资源部ogsm计划.xls VIP
- 2024-2030全球多孔聚合物微球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docx
- 新编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蒋昕)日记账参考答案.ppt VIP
- 新编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蒋昕)多栏、数量金额明细账参考答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