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戏剧中“老无所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戏剧中“老无所依”

中西戏剧中“老无所依”   摘 要:本文分析了豫剧《清风亭》与莎剧《李尔王》中“老无所依”的故事,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剧中的父亲形象,发现两者的差异,并进一步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父亲形象;人性善;人性恶;父为子纲;平等   豫剧《清风亭》和莎剧《李尔王》虽出自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却拥有同样的母题。都是父母为儿女付出,最终因儿女不孝而不得善终的故事。但是两者表达的主题思想不一样。前者宣扬一种“父为子纲”的宗法制度,后者再现一位糊涂国王探求真善美的心路历程。   《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后被用不同剧种表演。当代著名戏曲家张清香主演的豫剧《清风亭》,得到了广大专家和戏迷的认可。《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后被莎士比亚改编为戏剧。年迈的李尔王希望把国土分给他的三个女儿。他让每个女儿都说说对他的爱戴,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竭尽全力赞美国王,只有小女儿考狄利娅因表达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感情被李尔驱逐。在把国土分给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被两个不孝的女儿赶出家门。而成为法国王后的考狄利娅得知李尔的困境之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军队来营救父亲,最终,考狄利娅的军队大败,后被杀死李尔过于悲伤,最后崩溃而死。 高纳里尔和里根也因为与埃德蒙的感情纠葛而害死彼此。   李尔王和张元秀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曾为儿女呕心沥血,换来的都是儿女的厌弃。两者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两者形象必然存在不同之处。   一、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   《清风亭》中的张元秀虽然不是张继宝的???父,他对张继宝非常溺爱,自己辛苦磨豆腐卖钱,辛苦劳顿、吃糠咽菜,总忘不了给儿子买肉包子吃。当得知儿子中状元荣归故里的时候,他还把乞讨来的肉包子留给儿子,岂知这种举动只换来儿子的厌弃。张元秀虽然不能给予儿子权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他是一位真正的慈父,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维系张元秀父子关系的正是他的慈爱。   《李尔王》中的李尔王是一位暴戾的父亲,他要求女儿们爱他胜过一切,所以他被谎言所蒙蔽,把国土分给了贪图权势的高纳里尔和里根,驱逐了只肯承诺付出适度的爱的考狄李娅。在女儿们眼中他并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高纳里尔如是评价她的父亲:“他年轻的时候性子就很暴躁,现在他任性惯了,再加上老年人刚愎自用的怪脾气,看来我们只好准备受他的气了。”[1]可见维系李尔王和高纳里尔、里根父女关系的是李尔的权势。   无论是慈爱的父亲和暴戾的父亲都落得一个“老无所依”的结局。张继宝离开张元秀是为了投奔有权力的生父,高纳里尔和里根嫌弃李尔是因为他不在拥有权力。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造成的。但是两位父亲在各自悲剧中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张元秀的悲剧不是他自己造成的,他是至善的化身,却要遭受恶势力的侵害;李尔王的悲剧是由他自身缺陷造成的。   中国悲剧多是由外因造成的。“中国悲剧对现存冲突的解决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形而下的;不是诉诸某种“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是诉诸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物质力量即正义力量。”[2]中国悲剧宣扬的是伦理道德的完美,更倡导一种牺牲精神来强化道德约束。西方悲剧理论对于悲剧性的规定包括:“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一英雄或是高贵者,自身带有丰富的人性内涵。主人公必须遭难,遭难的原因或是过失(亚氏),或是不可捉摸而又无可逃避的命运(古希腊悲剧),或是因为自身性格的缺陷(如莎士比亚的悲剧)。悲剧矛盾的解决必须凭借人自身的力量,或者是激情或者是理性。”[3]   中西两种不同的悲剧观是由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统治中国文化两千年的儒家学派鼓吹“性善”说,很多中国人自小就被告知“人之初,性本善”;西方国家人民从古希腊开始就相信“性恶”说,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拥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后来基督教又极力推广“原罪”说,认为人人生而有罪。因此,中国戏剧更多的体现了“扬善”,所以《清风亭》把一个慈父刻画到极致,他为了养活儿子辛苦劳作、为了儿子的前程忍痛割爱让他走,从来没有吧自己放在中心。相反,西方悲剧更多的体现了“惩恶”,通过一个有缺陷的人自己造成的悲剧来警示世人,达到一种”净化“效果。总之,是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中国“慈爱的父亲”和西方“暴戾的父亲”。   二、强大的父亲和弱小的父亲   如果只从表面上来看《李尔王》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