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以我法”书法创作及其成就.docVIP

于右任“以我法”书法创作及其成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于右任“以我法”书法创作及其成就

于右任“以我法”书法创作及其成就   一、前言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以字行。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逝世于1964年,享寿八十六岁。右老幼家贫为牧羊儿,刻苦工读,七岁入私塾;十七岁以案首入学,有西北奇才之誉,光绪二十七年中举,后赴开封府应礼部试。由于出版《半哭半笑楼诗草》,一经印出,到处流传,慈禧震怒,下令查办。经李雨田急救脱险,亡命上海,得恩师马良(相伯)之助,手创复旦公学、中国公学、上海大学,而后继创办者不下十余所;同时筹创神州日报,并赴日募款,谒孙中山于东京,加入同盟会,并被委任长江大都督,成为革命实践者;继办民呼、民吁、民立诸报,鼓吹革命,建立现代新闻,成为“记者之父”。民国成立后,任交通部次长主持部务;民国七年任陕西靖国军总司命,响应护法;民国十五年,绕道俄、蒙、新疆,誓师五原,重建国民联军,既解西安之围,复与北伐军会师于郑州,不仅成为名符其实,允文允武的将帅,北方健儿,髯翁侠客,可媲美范文正公之于西北;在此期间大量搜集北碑,并经敦煌倡议筹办敦煌艺术学院,成为一位文化保存的贡献者;民国十六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并嗣长审计院,出任领导全国的政治大吏,于危难之际,言行系天下之望,文章道德,昭昭在人耳目。自民国二十年(1931)起,连任监察院长,誉为“监察之父”。民国二十一年(1932)创设“标准草书社”,而集历代草书大成,尊为“草圣”。右老的诗文,诗坛推崇为“当代放翁”,那首“葬我于高山上兮”的悲歌,具体化了右老民族爱国主义者的崇高人格。综观右老一生,伟哉斯人也。   曾文正公推许何绍基说“子贞之学,长于五事”。也即集五美于一身,才使其书法可传,由此可知成为一位冠于有清一代的大书家,是何其不易。而右老何止五事而已,然仅以右老之书法成就,便已垂名千载。本文即以右老传统书法、北碑于体篆楷、建立标准草书符号体系与标准草书,每一个不同的“以我法”创作时期之划分及其成就,勾勒出右老书法形成过程的一个较为整体的“以我法”创作概念。   二、传统书法八法的学习时期(光绪十一年—民国五年) ?? 右老从光绪十一年(1885)七岁入私塾至参加甲辰科进士开封府礼部试。当时科举制度未废,仍旧是青年循序上进的正途。要应付科举考试的珠卷、大卷,无不从小尽心尽力摹写馆阁体,无一举子离开王字、赵、董这个主流。凡学习传统书法者无不严格要求,掌握这王字八法技巧固守终身而不可破的一个概念。否则,被评为不知或不守法,右老自不例外。右老维持这种书风,大致到民国十五年(1926,47岁)。在这个阶段所能见到的,以逃亡上海大约民前三年(1919,30岁)左右致盛宣怀函为最早,以及民国七年任靖国军总司令时,上大元帅中山孙公书,充分表现右老八法的纯炼。除这个时期的墨迹之外,从右老所书墓志中的《仲贞刘先生墓志铭》(民国八年,1919),秀美若董赵,可作辅证。可惜幸存的作品甚少。不过,在癸未八月(民国三十二年,1943)右老六十五岁,手录《姜白石诗词长卷》,都三千余字,真是有灵呵护,幸存人间的无上珍品,是所见右老最长手卷,小字行书,严守王字家法,无比流畅,这件杰作可视为右老传统书法的标准器,足以证明右老终生不仅不忘,而且是极为擅长于王字法度,不论出自别人的推崇或个人的自诩,皆足以法家名世。令人称奇的是右老不仅不以这种书体示人,竟然弃之不顾,不禁要问,他要追求什么?这可能就是他思考创作的更大企图。   三、建立“我法”:创造北碑于体篆楷(民国十五年—民国二十一年)   《右任墨缘》是右老最早的墨迹专集,具体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于历代书家的右老独创风格。姑称之为:魏碑于体篆楷。在这本专集中,有一幅“当无事时自固气;大有为者能知人”的对联。在上联左边加注曰:以我法写《兰亭》字一笑。如果熟悉右军《兰亭》的人,看了这幅右老的书体,一定哑然“一笑”,乍看之下无一笔   似《兰亭》,但这却展示出右老思考自创“以我法”的创作自觉意识。由此可以确定右老放弃他已充分掌握的过去学习传统,自此“以我法”开始他自己的创作。到底他的“以我法”是何法?一般而论,“我法”至少分为笔法、技巧,与理论、精神境界二大层次。在此扼要述说右老创立“我法”的可能源头。   首先,自清乾嘉以来,受到阮元南帖北碑之论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推崇碑学影响,右老不可能排除在这个巨大的文化现象思潮之外。民国七年接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主持西北革命大计。令人惊奇的是右老在这种生死交关的战场上,还能在陕西各地寻访石碑;特别在民国十三年(1944),从洛阳古董商人买回将要卖到日本的一百多块墓志石,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累集到380多方,右老并以名“鸳鸯七志斋”。这批无价之宝后悉数赠西安碑林博物馆,属中华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期间,右老悉心临摹,可以下一个结论,历来搜集北碑之丰,研究之勤,无有超过右老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