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式识别受体,PRR 调理性受体:IgG Fc段受体、补体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趋化、活化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1、固有免疫细胞不表达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而是通过PRR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 各种固有免疫细胞上有相应的识别受体: PRR Ig Fc受体、补体受体 NK细胞上有NKG2D、NCR NKT、γδT、B-1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一、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 2、固有免疫细胞可通过趋化募集,即“集中优势兵力”的方式,迅速发挥免疫效应。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即刻固有免疫阶段 (0~4小时) 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4~96小时)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96小时后)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即刻固有免疫阶段 (immediate innate immunity) (0~4小时)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2. 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early induc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4~96小时)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2. 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early induc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 (4~96小时)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3.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96小时后)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 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2. 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 4. 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接受病原体刺激的未成熟DC从局部感染组织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并发育成熟,可有效激活抗原特异性初始T细胞,启动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 APC进行抗原提呈,同时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上调 CK的作用下使MФ 、N、其他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活化、趋化到炎症部位,并进一步释放CK及炎性介质 NK、NKT、 γδT B1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屏障 固有免疫分子(C) 吞噬细胞(MФ、N) 参与成分 96h后 4-96h 0-4h 作用时相 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 早期诱导的固有免 疫应答阶段 即刻固有免 疫阶段 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比较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DC是体内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能力最强的APC,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MФ和B细胞只能向抗原作用过的T细胞或Tm提呈抗原,使之活化,启动或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① 胞内病原体或肿瘤可诱导DC合成分泌以IL-12为主的CK,Th0分化为Th1。 ② 在蛋白质抗原或某些病原体感染时,DC与T细胞相互作用可产生以IL-4为主的CK,Th0分化为Th2。 ③ 活化NK细胞产生IFN-γ,促进APC表达MHC分子和抗原提呈,增强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3. 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 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分化为效应T细胞后,表面AM(归巢受体)和趋化因子R发生改变。 在感染/肿瘤发生部位,固有免疫细胞和C活化产生的趋化因子、促炎细胞因子或其他炎性介质,可使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表达多种AM(地址素)/趋化因子。 三、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效应T细胞可产生以IFN-γ、表达CD40L,活化MФ。 抗体在吞噬细胞、NK细胞和补体等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ADCC和补体激活介导的溶菌效应等,才能有效杀伤和/或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 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 KLR) 抑制性受体 活化性受体 ITAM 识别非HLA I类分子的活化性受体 2. NCR: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atural cytotoxicity receptors) 1. NKG2D 可识别MIC A和MIC B 配体:在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表面异常或高表达,而在正常细胞表面缺失或表达低下的膜分子 识别非HLA I类分子的活化性受体 NCR 图14-5 NK细胞对正常组织细胞和肿瘤/病毒感染靶细胞 的识别及其作用示意图 3、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 (8)NK细胞的识别模式 “丢失自我(missingself)”识别模式 每种NK细胞至少包含一种自身MHCI类分子抑制性受体,这些抑制性受体与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2025年辅警面试问题(+答案)辅警面试的问题和回答.docx VIP
- 机械厂采购管理程序,采购操作步骤和方法,采购工作制度.docx VIP
- 水平五(高中)体育《足球:脚内侧传球》公开课教案.doc VIP
-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课件.ppt VIP
- 供应商生产能力协同发展规划(2025年)协议.pptx VIP
- 第2课 处理平面设计素材 主题2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闽教版(2020)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docx VIP
- 人教新课标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表内乘法(二)--9的乘法口诀》同步检测1.doc VIP
- (2025年)科创板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屋面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施工规范.pdf VIP
- PV3942一立方舱测VOC中英版本.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