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书院 内地与香港中国语文教育交流及协作计划(2004-2005).pptVIP

英皇书院 内地与香港中国语文教育交流及协作计划(2004-200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皇书院 内地与香港中国语文教育交流及协作计划(2004-2005)

英皇書院 內地與香港中國語文教育交流及協作計劃(2004-2005) 計劃發佈暨初期經驗總結分享會 國民教育之中華文化── 由單元教學與閱讀展開 單元二 觀察 教學流程 單元教學目標: 落實本單元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 通過學習本單元的文章,使學生在優美的文字中感受到中華山河之壯麗、秀美,從而產生熱愛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利用已经学过的“阅读的方法”的有关知识,阅读本单元的主要文章。粗略掌握每篇文章的整体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观察的方法;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明确上一节课所提出的问题。 正音: 小结 情感是支配人类一切感觉的本源,人类对周围环境的观察都是从情出发的。正如古人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在我们的阅读中,我们要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我们的写作中,我们要善于表达我们的感情。 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单用,也可以交叉使用。 布置作业 发给每位同学一份课外阅读材料。 要求: 1、按时看完。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文,试分析一下观察的方法及作者的情感。 第三四五课时 比较阅读《海滨仲夏夜》和《山阴道上》 在观察方法和内容表达上的异同点 观察方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 都运用了多种的观察方法,如都运用了按时间先后的顺序;从高低,远近,俯仰等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等。 不同点: 《海》中作者侧重于从多种感觉去描写海滨美丽的夜色。 《山》中作者则采用定点或移步换景的方式观察周围的景色。 内容表达上的异同 相同点: 都在山河的美景中陶醉。在字里行间抒发着自己的赞美、热爱之情。 借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对景物的细致观察。 不同点: 《海》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手法来表现较抽象的感觉。 《山》中作者的语言相较之下显得平实。 第六七课时 检查课外阅读 1、分小组讨论所看过的内容:从观察方法和内容表达两个方面重点展开。 2、各小组推荐代表出讲台发言。 3、老师明确、总结。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沁園春 長沙  毛泽东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绿》 朱自清散文《绿》中关于梅雨潭之绿的一段文字,高超地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无不与景物特征相吻合;对绿的特征描写得真切,尤其能体现作者对景物绿的感情。作者描写绿的润泽光亮,正是为了抒发对绿的倾慕、热爱、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地、静态地表达感情,阅读时,我们会感到他的感情是流动的、发展的。朱自清紧紧地扣住了接触之前、初次接触、不断感受、完全融入景场这一时间过程来抒发情感。表达了感情的流程,丰富了感情的层次,加深了感情的渲染力度,使文章呈现一种自由而细腻地展开心理流程的美感效应。 《天山景物记》 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全文以“导游者”的口吻向读者描述了天山美丽的景物。总体上是按从山的外围和低处到深处和高处的顺序。但在每一节里又各有变化,或按内外,或按远近,或按上下,或按时间和景物的变化。 《归园田居》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暄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作训练 两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景物写作的特点。 第二课时:学生练笔。 第十课时 学习课文《半截人》 思考1:我们对人的认识有怎样的规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