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疗在乙肝中细胞采集和回输护理观察.docVIP

生物治疗在乙肝中细胞采集和回输护理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治疗在乙肝中细胞采集和回输护理观察

生物治疗在乙肝中细胞采集和回输护理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DC免疫细胞在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有效护理。方法:对2010年03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DC免疫细胞治疗的病毒性乙型肝炎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回顾分析。结果:38例中有20例HBeAg转阴,转阴率达52.6%;10例出现HBeAg/抗-HBe血清率转化,转化率为26.3%;HBV-DNA定量的拷贝数由治疗前6.01E+05降至治疗后的9.10E+03;联合口服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出现较完全的应答。结论:在体外诱导扩增的自身DC细胞,经HBsAg致敏后皮下回输,可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血内病毒载量,清除HBeAg和促进HBeAg/抗-HBe的血清转换。在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高或正常的患者均可对DC治疗发生应答。DC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达快速清除病毒的效果。   【关键词】免疫细胞(DC);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27-02   据世界卫生部统计: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超过一亿多,是世界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慢性HBV感染易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这些病例的预后与病毒复制有关[1]。研究表明,慢性肝炎患者体内树突状细胞(DC)免疫指标的下降与HBV感染常同时存在,提示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与DC缺陷有关[2]。   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而B细胞和巨噬细胞只能刺激记忆或被活化的T细胞,因此是启动、调控并维持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3]。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以DC介导的生物免疫治疗在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我院于2010年03月-2011年12月开展此项技术,效果明显。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组38例选自我科2010年03月-2011年12月住院病人,诊断标准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16-48岁,平均39.2岁;病程在2-10年,平均4.1年。治疗前HBsAg、HBeAg、HBV-DNA持续阳性,且定量大于105拷贝/ml,无合并肝硬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无任何并发症。其中有4例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余为接受抗病毒治疗在1年以上。   1.2 治疗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约150ml,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体外培养至一周,收集悬浮细胞计数(即为诱导出的DC细胞),用注射等渗盐水洗涤两遍,经皮下注射注入患者体内。以上各步骤均在百级超净间内进行,严格做到无菌操作。回输时将细胞的洗涤液保留做无菌试验。   1.3 治疗方案及随访   (1)HLA-A201或HLA-A24阳性者,采用2DC+4CIK, 2-3个疗程,间隔一月;   (2)HLA-A201或HLA-A24阴性者,采用4DC-CIK或4CIK方案,2-3个疗程,间隔一月;   回输治疗完成后,每间隔两个月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荧光定量PCR),每隔半年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检验结果将38例患者分为两组,有效组(出现HBeAg阴转、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下降但高于103拷贝/ml或转阴、ALT在正常范围波动),无效组(治疗前后检验结果无明显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u检验、x2检验,验证DC治疗是否有效及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些相关因素。   2 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与患者沟通,告知治疗目的及采血方法、过程;也可以请做过此项治疗的患者现身说教,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1.2 饮食与休息 治疗前一周宜清谈、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鱼虾类等易过敏的食物;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2.1.3 采血前一天应洗澡,特别是左右肘关节处皮肤清洁,更换清洁衣裤。   2.1.4 当日采血完毕,应按压针眼上方10分钟,卧床休息;可适当饮一些糖水、吃点半流质饮食,避免晕血;术侧手臂勿抬高、用力   2.1.5 采血后等待期仍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   2.2治疗中护理   2.2.1 DC: 注射部位选取靠近淋巴结区域,如腋下、腹股沟处;为操作方便一般采用腹股沟淋巴结处,左右各注射1ml DC   2.2.2患者体位:平卧位,左侧应左膝弯曲,左髋关节外展,右腿伸直;右侧同左侧   2.2.3注射时:操作者应先摸到患者腹股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