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最具解释力学术体系
追寻最具解释力学术体系
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长眠着一位伟人:卡尔·马克思。在他陵墓下方的碑石上镌刻着一句举世闻名的墓志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两句话几乎浓缩了马克思一生的理想与实践,也吸引着其后无数的智者与英雄前赴后继。
对于一直在追寻最理想的学术体系来理解与推动中国媒介现实的胡正荣而言,他的宏愿中同样潜藏着一位学者在面对世界时,那种最本真的冲动与最终极的追求。作为新中国杰出的第二代传播学者,胡正荣的学术人生渗透着时代际遇与个体命运交相辉映的烙印:开放、多元、务实、融通。他说,“没有普世的学术体系,我想找到一个对中国最具解释力的理论融合体。”这就是他执着坚持的学术理想,尽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要实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
“我最早讲的课是社会学”
1982年,因为中学老师的一个建议,原本想学外语、外贸类专业的胡正荣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懵懵懂懂地成为编采专业的一名学生。“其实上广院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当时想报的学校没有理想的专业,老师说,‘你平常不是朗读挺好的吗,应该上这个学校’,我就这样报考进来了。”刚上大学的头两年,胡正荣对专业一直没有产生太大兴趣,直到大三时才发生了改变。
“三年级的时候,广院有一位刚刚留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课堂上讲到外国有一门学科叫做传播学,我发现这个学科的视野很广泛,和社会学有关、和政治学有关,还有历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么庞杂、丰富、多元的内容一下子把我的兴趣调起来了。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到图书馆借传播学的书看。”让胡正荣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不经意间引发的兴趣,给他的学术人生打开了一扇意想不到的大门。
“当时我们学校已经有几本传播学的书了,包括美国社会学家梅尔文·德弗勒那本英文原版的Theories of Mass Communication。说实话,那时候并没有完全看懂,但是却因此对传播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令人称奇的是,初出茅庐的胡正荣在看完德弗勒的书后,竟勇敢地给当时还在迈阿密大学任教的作者寄去了一封信,???论书中的某些观点。而更让人惊叹的是,随后德弗勒不但回信了,还同时给胡正荣寄来了一本研究中国传媒的著作供他参考。这段经历给了胡正荣记忆犹深的影响,“德弗勒的回信对我个人未来学术方向的暗示与鼓励是难以估量的,我觉得这个正面暗示一下子激励了我,如果他当时给我一盆冷水的话,我可能也放弃了”。
1986年,胡正荣本科毕业后留校,1988年正式走上讲台的他又遇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刚开始我想讲传播学,但是那个时候有一种观念,认为传播理论就是新闻理论,两个差不多,没必要再开这门课。因为之前看过几本社会学的书,后来又从头到尾去旁听了一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课程,于是我又提出要讲社会学,系里决定让我试试。就这样,从1988年到1993年,全校的社会学都是由我来讲。”如果说德弗勒的回信给了胡正荣一次鼓励和召唤,那么连续数年的社会学授课经历则带给胡正荣难能可贵的学术积淀与思维训练:“社会学训练了我的思维角度,为什么后来我喜欢从社会学角度去看问题,比较关注社会矛盾、社会变迁等,绝对是受了那个阶段讲授社会学课程的影响。”
不得不注意的是,与同时代成长起来的传播学者相比,胡正荣这段自称为“误打误撞”的学术旅程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我觉得整体而言,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在学科背景上存在着一个遗憾,就是现在的传播学者们之前要么是学新闻的、要么是学中文的,这个比例大约会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其实我们真正做了传播学之后就会发现,传播学所要用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思维逻辑,大多数反而是来自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语言学,甚至包括后来的文化研究、政治经济学等。也就是说,学科交会越多,传播学才越容易出成果。而我们整个传播学研究存在学科背景的结构性遗憾,并且这个遗憾直到现在依旧存在。”胡正荣接着说,“当然,有些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一些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也在走进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我认为这是对的,也是必须的。我们可以看看国外,比如我上次参加的那个爱尔兰大会(注:2013年爱尔兰都柏林举办的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年会,IAMCR创立于1957年,是世界最大的传播研究国际性学术组织之一),与会的学者不是学政治学出身,就是学经济学、心理学的,当然也有新闻传播学的,反正学什么的都有,总之,学科之间越交叉,才可能越有创新。”
“我的优势介于海外学者与国内学者之间”
20世纪80年代的北京广播学院曾经培养出了一批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的优秀学子,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如今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学者,并且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八年级学生数学典型错题的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pdf VIP
- G100G150E150激光器中文用户使用指南.pdf VIP
- 《安全系统工程(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具身智能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与挑战.docx VIP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单元知识梳理复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梳理复习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VIP
- 武冷双机双级螺杆式压缩机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课件.pptx VIP
- 《江苏省 JGT046-2016 岩棉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 新《公司法》修订要点解读.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