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女杰谢飞百岁人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征女杰谢飞百岁人生

长征女杰谢飞百岁人生   她1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有86年党龄;16岁起她开始在中共高层领导身边工作;中央红军30名长征女战士中,如今健在的只有她一人;她曾是刘少奇同志的夫人,也是唯一参加过长征的海南女性;她在抗日烽火中是威震敌胆的“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第一批法律专业的研究生,第一代法学教育家。她是谢飞。2月3日,她将迎来百岁诞辰。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在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队伍里,有好几位海南人的身影:张云逸、周士第、庄田、谢飞、符确坚、云广英、林青、何畏……谢飞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的健在者。当年随中央红军长征的30名女战士中,如今在世的唯有她一人。这位“长征英雄,海南女杰”的百岁人生,实在是一部传奇。   十四岁入党,小琼香敢和男生比高低   海南岛,风光旖旎,地灵人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谢飞,便是其中一个。谢飞,1913年2月3日出生在海南岛文昌茶园村,原名谢琼香,小名么尾。“么尾”在海南话里指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她上有四个姐姐三个哥哥。谢飞从小活泼好动,5岁就帮家里干活,放牛割草;她性格倔强好强,爬椰子树、荡秋千、站在牛背上过桥,她敢于和男孩子比高低。1921年,8岁的谢飞上学了,全校二百多名学生,她是唯一的女生。后来她随三哥谢冠洲到海口读书。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谢飞受三哥影响最大,这位曾担任农民自卫军连长、乡苏维埃主席、中共文昌县委委员的三哥,是谢飞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以至到了晚年,每次返乡,谢飞都要到三哥的坟前看看,嘴里常喃喃自语:“三哥,小妹来看你了”。   1926年,13岁的谢飞以优异成绩考上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也就是今天的琼台师专。在初中部,她是年龄最小的女生,但她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妇女解放协会、学生会等进步组织。1927年2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时谢飞才14岁。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海南。谢飞与三哥谢冠洲等回到乡村,创办妇女识字班,组织农军,宣传和动员农民参加革命,她当上了区妇委书记。1928年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谢飞转移到了当时广东省委所在地香港。从此,谢飞离开了家乡,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我们的长征,走了三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严格挑选,21岁的海南姑娘谢飞与其他29名女战士一起随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当时她叫谢琼香,大家亲切地称她“阿香”。她们30名女红军大多数被编在干部休养连,与男同志一样行军打仗,与饥饿、寒冷、疾病作斗争。徐特立、董必武、成仿吾、谢觉哉等老同志,贺子珍、邓颖超、邓六金、钟月林等都在他们这个连队。   谢飞曾回忆道:“刚出发几天,我这不争气的脚老闹别扭。从天亮走到天黑,一双脚像灌了铅一样,沉沉欲坠,粗硬肿胀,举步维艰。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后面,想坐下歇口气,可一歇就跟不上大部队,因此常受到责备。但是我从不泄气,咬着牙与战友们互相鼓励着走。当时我们给自己提出的行军口号朴素而简单:不掉队,不带花,不当俘虏,不得八块钱。因为当时对待生病、负伤,实在走不动的办法是每人给八块钱,留在老百姓家里。”   当时谢飞的身份是“工作队员”、“政治战士”,工作是“走前走后”。头一天晚上了解部队明天的宿营地,早起提前出发,插到前面到达目的地,搞到粮食,请好民夫,这就是“走前”。有时到达目的地,群众躲进山了,见不到一个人影,找不到一粒粮食。虽然完成了行军任务,却没完成工作任务,只能丢下背包,来不及吃饭,翻山越岭去寻觅躲藏的群众。好不容易找到几个老乡,费尽口舌宣传一番,说动他们为红军当民夫,待筋疲力尽领着这几个民夫回到宿营地,天已大亮,队伍早已出发了,又得拖着没有得到休息的双腿去追赶队伍,这就是“走后”。这一“走前走后”,每天就要多走一二十里路,一年下来多走的路就相当可观了。此外,还不可避免地要走许多弯路、回头路、冤枉路。所以谢飞说:“别人的长征是二万五千里,我们的长征,走了三万五千里”。   过大渡河我走得最苦   谢飞回忆说,“最困难的是过雪山过草地,而我最困难的是过大渡河。过雪山过草地当然很困难,过草地整整走了一个礼拜七天七夜。哎呀,牺牲的多了。每天下雨,没一天晴的。每个人只带了五斤粮食,炒熟后就放在口袋里,饿了就拿一点来吃。男战士背的东西更重,每个人都背着三个到五个手榴弹,又是步枪、一捆子弹,背五斤粮食、自己穿的盖的。过草地死的人比较多,半里或者一里路就倒了一个。过草地伤亡的人比过雪山伤亡的人多。雪山也走了很长时间,好多座雪山呀。一些牲口都累死了。到后来大渡河那一段呢,我走的是最苦的,我病了。”(选自笔者1996年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