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椅古村 巫水河畔梅花迷阵
高椅古村 巫水河畔梅花迷阵
高椅古村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从山脉走向来看,有着“五龙归穴”之说;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变化莫测的迷宫,你会有一种“进得去出不来”的紧张感。这座古村庄还被冠以“古民居建筑活化石”的美誉,至今还完好地留存着明清古建筑和原始淳朴的民风……
在湖南省会同县境内的巫水河畔,神秘的高椅古村已经沉睡了600余年。
一直以来,这座古村都被外界认为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古村之所以得名“高椅”,是因为独特的地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看上去如同一把高高的太师椅。最神奇的是,在村子的各个角落,重叠排列着星罗棋布的“梅花古路”。进入其中,如同闯进重重迷宫,尤其是外来者,进入村子后常常找不到出口,最后只能求助于当地村民……
古时渡口
关于“飞山蛮”的往事
滚滚而来的巫水,发源于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巫山的西南麓,呈西北流向,最后汇入沅江。巫水从城步、绥宁一路奔腾而下,当流经雪峰山南麓下的古渡口“渡轮田”时,出其不意地转了一个“U”形的回水湾。
古渡口渡轮田,就是后来的高椅村;而那个“U”形回水湾,形成的就是风水学上的“五龙归穴”宝地,寓意着谁能够在此安家落户,就会世代兴旺发达。
数百年来,高椅村的杨氏族人,就在这青山绿水间的“太师椅”上安居乐业。从这块宝地被发现一直到高椅村建立,耗费了杨氏族人几辈人的心血。
笔者在村口遇上60多岁的杨老汉,见有访客到来,他停下耕田的农活,蹲在田坎上点燃一支旱烟,给笔者讲起高椅村的故事。
高椅村民的先祖,是颇具侠义风范的“飞山蛮”首领杨再思。唐朝末年,正值乱世,杨再思在叙州(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集结起苗、瑶、侗各民族,组成一个兴旺繁盛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公元896年,楚王马殷攻占湖南后派兵攻打杨再思,并将营寨全部捣毁。被形势所逼,杨再思只好统帅“飞山蛮”余部归顺了马殷,并被封为诚州刺史,从而使飞山蛮合法化。之后,为保杨氏族人安全,杨再思将12名子弟分派到今天的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等广大地区,在拓展“飞山蛮”势力范围的同时,也为后来杨氏族人于巫水之滨安居乐业提供了条件。
杨大爷告诉我们,在高椅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杨氏家谱》,里面详细记载着高椅村是如何生根和兴旺的。在被分封之后,飞山蛮为了逃避楚王马殷的高压管制,分散各处的杨氏族人一直在寻觅适合族群长久生息繁衍的土地。
最后,经过124年间的6次搬迁,先祖杨再思第五代孙杨盛隆、杨盛榜偶然乘船经过渡轮田,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和绝佳风水深深吸引,最终决定在此定居,并发动众人的智慧,修建起了独具一格的建筑群。再后来,杨再思的第六代孙杨廷秀、杨廷茂根据地形,将渡轮田改名为高椅,从此沿用至今。
高椅村的发展最为兴盛的时期应该是在明清时期。时至今日,村中依然保存着很多明清建宅的铭砖,如“乾隆三十四年”、“咸丰三年秋月吉日”、“道光元年”、“道光十年”等,随处可见。
月光楼和梅花古路
“太师椅”上的沧桑岁月
来到高椅村的人,常常会在月光楼前驻足伫立。他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这栋旧楼的西洋风味和略显破败的气息,还有那高墙大院里的陈年往事……
实际上,月光楼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美,它其实是被大火烧过的“残垣”。多年前,月光大院非常华丽,但遗憾的是,光绪年间的一把大火之后,就剩下了现在空空如也的月光楼。2004年的秋天,月光楼的最后一任主人,走完了她101岁的人生。
住在月光楼对面的李兴珍老人,今年76岁,她喜欢在晴朗的日子,静静地坐在房檐下,看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从眼前走过。月光楼下面的古驿道,曾经繁华一时,过往的都是达官贵人和经商人士,所以月光楼的阳台就成了大户人家小姐抛绣球的地方。如今,在高椅村还时常可听到的民谣是:月光楼,抛绣球,绣球抛给有情郎……高椅村的巷子墙角都是圆的,没有菱角,那是因为怕菱角撞坏了花轿,影响新人的良辰,不吉利。时至今日,村里仍然保留着4台明清时的花轿。李兴珍老人说:这里的姑娘没有花轿不出嫁。
杨鹏耀是土生土长的高椅村人,靠村子旅游谋起了生路,每天迎来送往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对于村里的一砖一瓦,他都了如指掌:“外地人进入高椅村,总有一种方位上的错乱感,高椅村就像一座梅花迷宫,让人进得来出不去,”杨鹏耀意味深长地说。
这座迷宫的形成,要归功于村里曲折繁复的古路。
站在高处看,高椅村的“椅面”上,密布着一条条带有神奇色彩的“梅花古路”。这朵巨大的“梅花”是这样形成的:五通庙作为梅花的花蒂;大塘作为梅花的花蕊;巷道是梅花的骨架;而村中的5个寨子看起来就像是绽放的5枚花瓣。
每栋建筑全都坐北朝南,外形相似,按照梅花状排列,而巷道和封闭式庭院就像“八卦阵式”一般,将这个古村自然地分成了5个村庄。在“八卦阵式”的院落里,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