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形成机理研究.docVIP

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形成机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形成机理研究

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形成机理研究   内容摘要:在全球化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变革来获得生存和发展。以往的文献多从变革的技术环境和组织为研究对象,本文从个人层面来探讨员工对变革的影响作用。并以社会信息处理理论(SIP)为基础,从信息环境和关系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探讨变革过程中犬儒主义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组织变革 社会信息处理 犬儒主义 形成机理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科技的进步,企业为了在动荡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通过私有化、兼并、收购、改变内部运作流程等战略或运作上的变革来适应顾客的需求,并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但是,组织变革在企业管理中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企业发展更快、更有价值,也可以触发一种对混乱和动荡的强烈抵制。针对企业如何有效的推进组织变革的成功,学者从宏观、系统的层面,基于变革发动者的视角研究了变革的环境、管理理念、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等对变革成功有效性的影响。但Sange等在对组织变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70%实施变革的企业都最终走向失败。在面临组织变革失败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龙立荣(2011)通过回顾国外员工变革的反应,发现员工个体的行为对于所有组织变革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微观、个体层面的因素,从员工的视角来研究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关于员工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员工态度的研究,而组织犬儒主义作为一种主流的负面工作态度(张士菊、廖建桥,2007),很少被学者关注,并用来解释组织变革。学者们关于组织犬儒主义的研究很多但比较零散,基本上还处于科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对犬儒主义的形成机制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心理契约违背的视角,最早从心理契约违背视角进行研究的是Andersson,他通过文献综述法提出了一个员工犬儒主义的概念模型。Andersson认为心理契约违背是产生犬儒主义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公司环境、组织与工作和角色的工作场所特征来探索了心理契约违背导致犬儒主义的形成过程。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关注社会背景对个体工作态度的影响作用。本文从员工个人层??出发,基于SIP理论分析了员工在变革过程中态度的形成,通过探讨信息环境和关系环境对员工犬儒主义的影响,构造了变革过程中员工犬儒主义的形成机理。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及犬儒主义相关理论   (一)SIP理论   社会信息处理理论(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简称SIP理论)是由杰勒德·R·塞兰尼克(Gerald R. Salancik)和杰弗瑞·菲弗(Jeffrey Pfeffer)在1978年提出的。社会信息处理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把人看成一个自我适应的有机体,个体会根据社会背景和情景的现状的信息,来不断的调试个人的态度、行为和信念等。也就是说,人们会利用社会环境中他人的价值观、规范、期望以及行为结果等信息来引导自己的行为。Yuxia Qian和Daniels(2008)基于SIP理论提出人是社会人,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受环境和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一方面,个体的态度受社会准则和他人信息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人的想法也能够通过社会规范来影响个体态度。因此,社会背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信息背景和关系背景。   (二)犬儒主义   犬儒主义最早是由Cook和Medley于1954年提出,他们认为犬儒主义是对他人的敌意观点,认为他人是不诚实、不真挚、不值得信赖和懒惰的。近年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犬儒主义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是当代时代思潮的一部分(Keyes,2006)。同时也存在于每个组织的成员中,包括美国、欧洲与亚洲的组织内部成员(KouzesPosner,1993)。此外,学者对犬儒主义的内涵也有更多的诠释,如人格特质论、情景论。持有人格特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犬儒主义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人格特质,这种特质是稳定的、固有的,且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员工的犬儒主义水平几乎是不能改变的。而情景论则刚好相反,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认为犬儒主义是一种状态,产生于具体的情景,而不是一种固有、稳定的人格特质,同时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根据SIP理论,人具有社会文化属性,员工的态度产生于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情景。因此,本文更倾向于从情景论来研究员工的犬儒主义。基于情景论的观点,本文将犬儒主义定义为员工对组织的负面工作态度,具体表现对组织缺乏诚信的信念、对组织的各种负面情感以及消极行为。其特征:一是多维性:员工犬儒主义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包括情感、信念和行为;二是依附性:在管理与组织行为领域,组织犬儒主义已被西方学者视为组织—员工关系的新范式(白艳莉,2011),代表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因此要依附于组织而存在;三是动态性:组织犬儒主义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