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过山又一山
PAGE
PAGE 1
走过一山又一山
——记山东省技术能手刘含龙
●杨俊杰 刘向晨 崔晓斌
从职专学生到焊接学徒,从焊接骨干到全国亚军,刘含龙从用执著和汗水在成长的道路上抹上了亮丽的一笔。
一份闪光灯职业照亮了前程
1993年,刚满18岁的刘含龙从泰安东平职业中专毕业,找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成了这个农家小伙子的燃眉之急。恰巧山东电建二公司到学校招聘焊工,就业心切的刘含龙第一个报了名,谁也不曾想到这个略带匆忙的决定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刘含龙从小虽在家乡的集镇上见过火星飞溅的电焊场面,但他的第一堂焊接训练课,却是在一片手忙脚乱中开始的。一天下来,年轻强壮的刘含龙第一次感受到身心透支的滋味。苦脏累的焊接工作,并没有让刘含龙有所退缩,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反而从单调枯燥的焊接中琢磨出新的味道,渐渐喜欢上了这项每天同火苗电光打交道的工作,他发现焊接中竟还有那么多的学问,还有那么急待解决的难题,生性倔强的刘含龙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在这方面搞出名堂,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焊接能手!
然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并不容易,刘含龙深知千锤百炼出真金的道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首先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倍的工作量。一个操作过程,别人练上一至两遍就行了,而他往往要操作五六遍。每天在培训室他总是要比别人多练上几个小时,多碰出几百次弧光,多吸一阵烟气。休息时别人让支烟给他吸,刘含龙笑笑说,“刚在培训室里吸过了”。刘含龙就是凭着这种恒心和毅力,不到一年便在同批入厂的焊工中第一个获得了碳钢小径管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
焊接是个脏累苦的活儿,许多人学了一些基本的技术之后就不愿再钻研了。但刘含龙不一样,他是真心热爱着焊接这一行当,在他的眼中,一个个焊件、一朵朵焊花都是那样亲切。因为这份挚爱,刘含龙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至今,公司的老师傅他的工友们仍对他的一件件“趣事”津津乐道。刚进公司时,刘含龙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碰上不明白的问题总要刨根问底,并及时记录下来。午休时,他悄悄溜进工作间,对照小本子上的记录,反复操作加深理解。然而最“有趣”要数刘含龙减肥了。刚进厂时,刘含龙很胖,不久大家便发现他吃的越来越少,身材也变得也越来越“苗条”。大伙儿打趣说,“小刘是不是要找对象,现在就开始注意体形了”。其实刘含龙有自己的“小算盘”,电厂内部管道纵横交错,经常会有一些位置狭窄、需要躺着或趴着干的活儿,要想多学技术,真正掌握过硬焊接本领,这些关键部位的焊接工作是最能提高一个人的焊接水平的。为了能胜任这项工作,刘含龙便开始严格控制自己的饭量,三个月下来硬是减掉了三十多斤,体重一下子从班里的第一变成倒数第一。这样一遇到空间狭小的焊接活,刘含龙便总会以“我最瘦”的理由,抢着去干,别人还真争不过他。
要做一名高级焊工,光动手能力强不行,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这一点对于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刘含龙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他没有退缩,先后自学了《金属材料学》、《焊接工艺学》、《焊接热处理》、《现代焊接新技术》等大量专业知识。开始不入门,他苦钻了半天也不懂,就四处请教,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四个一遍”学习法,即:先背一遍、再抄一遍、默写一遍、最后再看一遍,从简单易懂的入手,逐渐到难懂深奥的理论……多少个黎明清晨的揣摩朗读,多少次寂寥深夜的挑灯夜战,刘含龙从书中孜孜不倦地吸取着营养,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第一线……
学技术就要敢于冒尖,干工作就要敢超人先。为了能够尽快掌握焊接技术,刘含龙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了实验,自己新买的高压锅成了试验品;为了尽快掌握平焊技巧,独自一人在实验室连续奋战8个小时;铁屑崩伤了眼睛,肿得只剩一条缝,不等痊愈又戴着眼镜又去了焊接场地……
从技术骨干到全国亚军
“这不是结束,也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脚下的路很长,我有幸走完其中艰难的一段。”刘含龙非常喜欢丘吉尔的这句话,因为这正是他起步时艰难跋涉的真实写照。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半自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氧气乙炔焊、埋弧自动焊工艺,成为一名操作技能精湛、理论知识全面的焊接技术骨干。
十年间,刘含龙随电建铁军转战祖国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德州、聊城、青岛等6个电厂的焊接工作,承担过锅炉侧所有关键部位的焊接工作。
刘含龙的成功之路才刚刚开始。1998年刘含龙第一次参加电建二公司焊接技术比武,便以精湛的技艺一举夺魁。同年12月,刘含龙代表公司又参加了集团公司举办第九届焊接技术大比武,但由于比赛经验欠缺和心理素质不过关,这次刘含龙只获得了第八名。第八名,让外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然而刘含龙却认为,这是他人生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他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这样写到:总结这次失败的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