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建国初期的通货膨及其成功治理
PAGE
PAGE 1
试论建国初期的通货膨胀及其成功治理
贺水金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原载《史林》2008年第4期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解放全中国及百废待兴,导致人民币财政性发行和生产性发行双向推进,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剧烈波动。政府采取临时应急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经济手段、行政干预双管渠下,金融、财政政策同时跟进,标本兼治的方略,全力平抑物价,在短时间内成功治理了持续达13年之久的通货膨胀顽症,为人民生活安定和国民经济发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创造了经济奇迹。认真研究和总结新中国反通货膨胀的经验,对于当前有效抑制CPI节节攀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物价波动 治理通货膨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辽沈战役胜利后1948年底东北解放, 1949年1月1日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天津解放,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4月23日国民党首都南京解放,5月27日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之后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解放了西南,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除西藏外,全国已获得解放。鉴此,本文所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指1949—1952年。,承国民党统治后期恶性通货膨胀之余波,以及解放全中国、恢复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辽沈战役胜利后1948年底东北解放, 1949年1月1日北方最大的工业城市天津解放,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4月23日国民党首都南京解放,5月27日中国经济中心上海解放,之后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解放了西南,消灭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除西藏外,全国已获得解放。鉴此,本文所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指1949—1952年。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通货膨胀问题,目前尚无人进行专题研究。但这段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资料,除了1958年出版的《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1—1957年)》外,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联合汇编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综合卷、商业卷和工业卷。此外还有《陈云文选》及大量的文件汇编、报纸报道、社论等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素材。本文在大量研读档案资料及主持财经工作当时人的各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史料的仔细耙梳,尽可能勾勒出建国初期通货膨胀的全景图,并进行一定的分析,以企能对当局有效抑制CPI节节攀高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一 建国初期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剧烈波动
(一)建国初期四次物价涨风
建国初期物价波动最剧烈的是1949年—1950年3月,先后发生了四次大的物价涨风。
1,第一次涨风。1949年华北发生严重的春旱,春粮短收,4月一场大范围的物价波动席卷华北、西北,波及山东、苏北、平津等地。在4、5两月,上述地区物价普遍上涨50%左右。政府通过抛售物资、取缔投机、加强市场管理等措施,很快阻止了涨风的继续蔓延。
2,第二次涨风。这次物价风潮发生在上海解放后不久。首先由银元投机开始,继而向粮食、棉纱等主要商品进袭,带动上海物价直线上升。从1949年5月27日到 6月9日13天中,总指数上涨2.7倍以上,黄金上涨2.11倍,银元上涨l.98倍,米上涨2.24倍,纱上涨1.49倍 《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1—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59页。。人民币的通货地位,几被黄金、银元所排挤。针对这一情况,人民政府首先采取大量抛售银元的办法,平抑银价,6月5日,政府向上海市场集中抛售银元10万枚,但犹如泥牛入海。银元价格继续上涨。6月10日,政府坚决查封了金银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了一批投机分子,并予以惩处,投机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同时公布《华东金银和外币管理办法》,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和私相买卖,或以金银、外币计价。人民银行开始挂牌收兑金银外币。翌日,上海银元价格由2000元猛跌至1200元,米价也随之下跌10%。 6月14日起,银行举办折实储蓄存款。上述措施,基本上取缔了金银投机活动,人民币通货地位得以在上海市场初步确立,整个物价也获得了短时期的稳定。继上海市打击银元投机活动后,全国许多大城市纷纷效仿。武汉,逮捕银元投机分子200多人,并查封了2家从事金融投机的大钱庄。广州,取缔了从事投机生意的87家地下钱庄及其扰乱金融市场的街头兑换店。各大城市的这一打击行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史称“银元风潮”
《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1921—195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59页。
但上海物价仅仅稳定了两周,便再起波澜。从 6月23日—7月21日近一个月内,纱价由32.5万元涨至61.5万元,上涨89%;粮食上涨更猛,从6月23日至7月16日,米价由每石11700元涨至59000元,上涨4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