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症识别及院前急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卒中症识别及院前急救

* * *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今天能站在这个讲台,给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院内分泌科近几年来的发展与主要工作。 * * 急性脑卒中的急诊救治 脑卒中生存链 迅速的 120急救服务 派遣 迅速的 120转运, 并事先通知 接诊医院 迅速的 院内诊断 和治疗 迅速识别脑卒中 警报征象, 及时作出反应 (译者:呼叫) 脑卒中院前急救 尽快简要评估和必要急救处理: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 症状开始时间 近期患病史 既往病史 近期用药史 脑卒中院前急救 应避免 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 大量静脉输液 过度降低血压 脑卒中院前急救 医院内急诊处理流程 疑似脑卒中 生命体征评估 抢救 生命体征不稳 生命体征平稳 脑CT/MRI扫描 确诊脑卒中 缺血性卒中 发病4.5~6 小时 无禁忌证者 考虑溶栓治疗 有指征者采用 手术或介入治疗 卒中单元或病房 血压控制 脑卒中的降血压治疗至今存在争论,是否需要降压、血压最佳标准、何时需要降压等问题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血压控制 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过度降低血压都会加重神经功能损害。 血压过高可增加溶栓治疗合并脑出血的危险,也可能增加脑出血复发的危险。 血压控制 一般认为入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血压应控制在180/100 mmHg 以下, 但不应低于160/100 mmHg。 脑出血患者收缩压维持在140-180mmHg是安全的,此范围内血压越低,越有利于止血。 降低颅压 保持良好的体位以避免颈静脉压迫 头抬高20-30° 避免静脉内输入低渗溶液 对高颅压的治疗主要方法是使用高渗液,最常用的是甘露醇,应避免滥用。 小 结 脑卒中症状识别 个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卒中院前急救 时间就是大脑 ! * * 在这些照片中,有名人,如以色列总理沙龙,法国领导人密特朗等,也有平民百姓。不管是什么身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脑卒中病人。 * * 我院内分泌科至今有十余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处于起点较低的 状态,自2003年,医院进行人事改革后,内分泌专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于2004年成立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在各位专家教授及各大医院的支持下,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糖尿病专业自此有了飞速的发展,糖尿病市场份额达到全省的4.5%,并带动内分泌其他病种的发展。于2006年成为院级重点专科,并扩大床位及规模,至今发展为 内分泌1,2 两个病区 * 说一说:你幸福吗? * 我院内分泌科至今有十余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处于起点较低的 状态,自2003年,医院进行人事改革后,内分泌专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于2004年成立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在各位专家教授及各大医院的支持下,在医院的全力支持下,糖尿病专业自此有了飞速的发展,糖尿病市场份额达到全省的4.5%,并带动内分泌其他病种的发展。于2006年成为院级重点专科,并扩大床位及规模,至今发展为 内分泌1,2 两个病区 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 * * * 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条途径上。一是血小板的激活过程,主要包括血小板的粘附、释放、聚集过程;二是凝血系统的激活过程,主要包括凝血反应的激活进而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 * 由此,在时间窗内采取干预措施,促使半暗带向正常组织转化或稳定半暗带,以便赢得进一步治疗时间,这在临床上是很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溶栓治疗就是在时间窗内实现再灌注,挽救处于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因此进行溶栓治疗,建立再灌注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手段。 * 脑出血 概念: 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占脑卒中15-20%。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高血压---最常见,先天畸形、血液病 发病机制:   高血压 脑内小 动脉硬化 玻璃 样变 微动脉瘤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力层 中层肌细胞少,管壁较薄 出血 病 理 好发部位—70~80%发生于内囊底节区(豆纹动脉、旁正中动脉-直角发出) 其次发生于脑叶、桥脑、小脑 病理生理:血肿压迫、周围  组织水肿、颅内压升高、脑组  织移位、脑疝、死亡。 临床表现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 有明显头痛、呕吐。 血压明显增高。 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偏瘫。 1、血肿对局部脑组织的破坏 2、血肿和继发水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占位作用 神经影像学检查CT:脑内高密度灶 神经影像学 急性期治疗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维持生命体征 防止并发症 适合手术的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 就地治疗,安静卧床。如许搬动应尽量保持平稳。止血药无效,但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血液病时应给止血药。 根据出血量及症状不同给脱水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