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docVIP

“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doc

“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 第l7卷第4期 2011年8月 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版) J.CENT.SOUTHUNIV.(SOCIALSCIENCE) Vb1.17N0.4 Aug.2011 “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 刘志刚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摘要:明中后期繁荣的商品经济背后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江南,华中,华北等地区借助便利的水运条件,形成了 高度的区域性与行业性市场分工,但是生产与销售的远距离错位也让这繁荣的商品市场变得极度脆弱,经受不起外部 环境的大变动,尤其是气候的剧烈波动.然而,明清之际连年的大灾却恰好击中了它这致命的弱点,致使整个经济体 系进入了一个以气候变化为导向的大调整之中. 关键词:明中后期;灾荒;商品经济;明代经济史;明代灾荒史 中图分类号:K249,F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4—0108—06 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是当今中外经济史学 界津津乐道的一个时代.许多学者对其时社会经济发展 的规模,层次,以及具体的运行状况都有相当深入的研 究.明中后期发达的手工业生产,高度的区域与行业分 工,长距离贸易,以及劳资分离的雇佣关系等现象,似 乎都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然而,时至明末整个社 会经济体系却突然崩溃,学界对其缘由也进行了多方面 的探讨,有明末政府横征暴敛说,有满族入关中断说, 也有认为它是世界性的”l7世纪”大危机的结果.这些说 法无疑都有其道理,本文无意与它们进行辩难,而是试 图从灾荒史的视角对这一问题重新考察,以就教于大 家. 手工业市场的脆弱性 明朝广大的北方地区,既非主要的产粮地,也不 是发达的手工业生产基地,却布列着京畿重地与众多 的军事要塞,所需巨量的粮食,布匹等日用品从何而 来?因南北之间水运与陆运交通的便利,这一问题不 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充分表现出来,而且还强化 了南北两地的经济联系,使它们之间形成紧密的市场 依存关系. 大量的史料记载了当时南北经济的关系与市场繁 荣的景象.北方地区尤其是延绥,榆林,宣大等沿边 地带,”既不知耕,又不知织,虽有材力,而安于游惰”, 其衣饰之物主要依赖于内地,价格也往往较内地高出 数倍之多.[】(卷十”纺织之利”华北虽然一些地区生产棉织品, 但因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产量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市 场的需求,而江南地区则以其较强的生产能力,成为 当时纺织品最主要的产地.张瀚《松窗梦语》有言:”江 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丝,而三吴为最”,”秦晋燕周大 贾不远数千里而求之”.[2](卷四”商贾褚华的《木棉谱》 也记述道:”明季从六世祖赠长史公,精于陶猗之术. 秦晋布商,皆主于家,门下客常数十人,为之设肆收 买.”[】(.叶梦珠也记载有:”棉花布,吾邑所产已 有三等,而松城之飞花,尤墩,眉织不与焉.上阔尖 细者日标布……俱走秦,晋,京,边诸路,每匹约值 银一钱五六分,最精不过一钱七八分,至二钱而止…… 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 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 布商如对垒,牙行非藉势要之家不能E-x.-也.”[】(卷七”食货五’’) 可见,明中后期江南对北方地区棉纺织品出口量之大. 当时,运销华北,西北,辽东的布匹,绸缎主要是经 大运河北上的,因而在其沿线形成了很多纺织品中转 市场.隆,万年间,仅临清一城即有布店73家,绸缎 店32家,布匹年销量至少在百万匹以上,绸缎销量也 相当可观.[】嘉靖《常熟县志》也记载道:”至于货布, 用之邑者有限,而捆载舟输,行贾于齐鲁之境常十 六.”[】(卷四由此可见,北方地区是当时南方纺织品生 收稿日期:2011—04—25;修回日期:2011—06—19 基金项目:中南大学青年助推项目”自然灾害与明清易带研究”(2011QNZT215) 作者简介:刘志刚(198卜),男,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明清灾荒史. 第4期刘志刚:”靠天吃饭”:灾荒史视野下的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l09 产基地的主要销售市场. 北方地区在大量采购南方纺织品的同时,也向南 方源源不断地输送棉花等原料产品.时人王象晋有 言:”今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红而寡于 艺……顾棉则方舟而鬻诸南,布则方舟而鬻诸 北.”[】()这充分地显示出当时南北两地经济的区域性 分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补的经济关系.北方在给 南方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也是南方生产基地的主要销 售市场,但是这种产销分离的市场关系无疑是有着巨 大的经济风险的.明末徐光启就曾担心北方地区纺织 业逐渐发展起来之后,以织布为生的江南地区可能会 出现市场缩减的困境,他如是道:”今北土之吉贝贱而 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