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艰苦催灿杜鹃花 红色信仰满枝头
艰苦催灿杜鹃花 红色信仰满枝头
——赴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5月中旬,我参加了在井冈山举办的“红色理想信念”专题培训。这六天的课堂内外,是我对大山亲近与聆听、对前辈解读与铭记、对灵魂净化与洗礼的特殊日子。当那些曾经影视看见的、书本记载的、耳朵听到的历史,穿越80多年时空以它们现在的真实呈现在我眼前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面对这些非咫尺勿能体验、非亲视勿以震撼的史实,使我不由自主地仰视着巍峨的井冈山,极其庄重地测试和校正了自己的党性。红色井冈山之行使我有了以下一些体悟,这些体悟让我更加坚信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其一,井冈山让我相信红色信仰是有坚实根基的,它是通过血与火熬炼而成,所以共产党人的信仰从来就不是虚幻的。
这次在井冈山的体验式学习,让我真正走到红色信仰的源头。通过对井冈山2年零4个月革命史的逐一解惑,对遗留在井冈山山水之间的革命痕迹的触摸,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真正相信这是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信仰,同时感受到了这种原创信仰的巨大力量。
红色信仰之所以伟大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可以在井冈山找到的。现在看起来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井冈山,当年其实就是穷山恶水的穷乡僻壤。在那个特殊岁月里,这个地无三尺平、土无一粒粟的地方,却聚来了一群探寻中国出路的精英。他们中间有见多识广的留洋人才、有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有享受厚禄的国民党军队高官,有家境富裕的年轻人,当然有更多的无产穷人。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受苦、受难甚至献出生命?难道仅仅是为了充当绿林好汉?但是他们的境况表明这绝不是一群占山为王的“乌合之众”,“雷打石”制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体现的高度自觉性也否定了这种说法,八角楼毛泽东两篇著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更否定了这种狭隘的抱负。我以为真正的答案是关乎他们心中的信仰。他们从五湖四海聚集到这里,是为了追求共同的信仰,为了拯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了这种信仰,他们能够经受一切挫折,忍受饥寒交迫、抗击敌人进攻,在为信仰付出鲜血甚至牺牲的同时,也融合成信仰的一部分。
事实上,我分明感觉到,无论在长眠着130多位红军烈士的小井稻田,还是在祭奠着4万8千多名英灵的井冈山烈士陵园;无论在黄洋界炮声依稀尚存的密林沟壑,还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茅坪镇,到处都有用鲜血和生命熬炼而成的信仰烙印。这些信仰也烙在井冈山小径之上、树林之中、山水之间,更在井冈山老百姓的心里,成为红色信仰的根基。所以,曾三的子孙甘愿是农民,袁文才王佐的后代自觉承受先人被错杀的痛苦,千千万万红军的后代像《井冈山斗争》实景演出中的先辈一样依旧拥护共产党。井冈山精神告诉我,共产党所追求的信仰是为人民的、是可以实现的,倘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缺失了这种信仰,反而持共产主义虚无飘渺论,怀疑共产党的信仰是否有牢固的根基,甚至享受着前人创造的成果却来否定前人的基业,应当感到无耻和羞愧。
其二,井冈山让我相信艰苦奋斗是酿造事业成功的首要底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所以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
革命靠什么成功?光有美好的理想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为实现理想的艰苦付出。红军井冈山斗争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缺吃少穿、天房地床,可以说是白手起家去实现伟大的事业。红军当年在井冈山的日子已经走得很远了,如果我不是这次去看了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了一番他们生活的方式,根本难以相信红军当年真的连生存都十分困难。单单说吃的,“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顿顿吃得精打光”,这还是经过革命乐观主义美化了的生活。实际上,当年红军经常连红米饭、南瓜汤都吃不上,只能靠野菜、竹笋、野果子充饥。为了生存,还得冒着被敌人袭击的危险下山几十里去挑粮食。《朱德的扁担》我小时候在课本读过,但孩提时对课本的记忆与我这次全程走朱德的挑梁小道感受完全不一样。本次模仿行军前我作了充分休整,而且是吃饱喝足、空手上阵,结果中途休息了数次才勉强走完七、八里山路,到了黄洋界时两层衣服都被汗水湿透,累得半天挪不动脚。没有这一走,无论如何也难体会当年负荷上百斤的挑粮英雄多么不易。
关键是红军在井冈山这种艰苦的日子不只一早一夕,而是一过就是两年多。自然条件艰苦不说,还经常面临敌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是要活命要革命要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军缺什么就咬紧牙根干什么,先后办起了小井红军医院,办起了红军被服厂,办起了红军造币厂,甚至办起了边区交易市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虽然看起来简易粗糙的工程,当年却需要红军很多的艰苦付出!我对红军医院的印象尤为深刻,我见到的红军医院已经过多次重建和修整,应当说比原物好多了,但医院的简陋依旧可见:病床放在地上,手术器械是竹木简易制成,主要药品是就地采挖的一些中草药……所有受伤官兵就在是在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