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法学
临床治法学 1.八法的临床应用 2.病因学治疗方法 3.病机学治疗方法 4.对症治疗方法 1 八法的临床应用 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治疗原则,它是从长期临床实践中,在认识、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来的治疗规律,是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动态治疗、综合治疗的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治疗疾病的准绳,对临床的具体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素问·移精变气论》称治则为治之大则。 治则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概括治疗疾病的总则或为治疗一类病的总则,包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因时制宜、因时、地制宜、因人制宜、扶正祛邪、扶正固本、祛邪扶正、攻补兼施、正治法、反治法、调理阴阳等。二类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病因学治疗原则、病机学治疗原则、对症治疗,及辨病治疗等原则与方法、措施。 治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经验的总结,是中医独特思维方法与临床经验密切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医根据病、证、症设立的治疗方法与措施,是临床治疗经验的理论化产物,在中医辨证论治中治法作为病证和方药的中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理、法、方、药体系中有上贯理、下统方药的作用,使中医辨证论治的药物治疗学内容构成联系的、统一的整体,高度概括了中医治疗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其形成和发展与方药、病因病机理论及中医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即据证立法、方随法出、由方见法。治法是从一定数量有关联的方剂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共性规律,对方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指导着方剂的分类,指导着临证治疗,是制方的基础。治法内涵一方面蕴含着病证、病因、病机和制方配伍规律等内容,另一方面亦包含着方-证、方-病相关的内在逻辑性,治法对病、证、方、药具有提纲摰领和逻辑分类的重要作用。 治法是中医根据病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治疗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化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与方药和对病因病机理论的深化有密切关系。 中医治法有明显的整体观,是对机体多因素、多层次的综合调节,并随疾病的发展变化有质的变化。治法内容非常丰富,治法分为一般治疗大法、具体治法及针对证而立的制方配伍法等不同层次意义上的内涵,根据治法抽象程度及其在临床中的地位、作用,治法在临床上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类是一般治疗大法,属于“八法”范畴,如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利、化湿、理血、理气、消导、固涩等法,其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基本涵盖了临床所有治法,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二类是针对病证的病因、病机、主症进行治疗的具体治法,如针对虫证之杀虫法、安虫法,祛邪之祛风、祛湿、祛寒、祛暑、清热、祛燥、解毒诸法,病机治疗之疏利肝胆、开肺、疏通经络、疏通气机、解表、透疹、助膀胱气化,以及对症治疗之解热、止咳、化痰、平喘、止血、止泻、止呕、止带、缓哮、止汗、止遗、固脱、安神、回阳救逆等,其亦涉及到各种治疗大法的综合应用与运用,既能提供整体性原则、又能提供具体的治疗途径与方法,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之一。 三类是针对具体证而定的制方配伍法,即各种治疗大法、治疗措施的综合运用,诸法同用,或以一法为主、而他法辅佐,或多种治法并进,其具有标本兼顾、综合考虑、治防兼顾的特点,如针对气陷证、气道挛急证、气虚不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等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法,既是治则的具体化,又可直接落实到方剂应用、药物的配伍上,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与措施。在临床中只有准确地把握具体治法,才能保证具体病证在治疗中有较强的针对性、可靠性,亦是在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的指导下,针对具体证所确立的直接指导方剂的具体治法,体现了“方即是法”、“法即是方”的原则。 立法与处方的目的是为了治病,而治病就必须辨证,越辨得精细准确,治法、处方、用药就越有把握。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凡例中云“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 汗法的源流、配伍技巧、临床应用研究 一、汗法的源流 《黄帝内经》提出了汗法的应用原则和立论依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之。”《素问·生气通天论》:“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提出了汗法具有祛除表邪及开郁泄热、退热等作用,并明确了汗法的适应证。《素问·热论》:“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 又提出了汗法的使用时机。《黄帝内经》把汗法升华到了理论,使其作为邪“在皮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用于加工玻璃的双边磨边机.pdf VIP
- HIV相关知识培训课件.ppt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二)(叠合钢网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墙体).pdf VIP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三)(螺栓连接装配式夹芯保温混凝土墙体).pdf VIP
- J23J283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 (四) 混凝土自保温模块墙体 DBJT02-236-2023.pdf VIP
- J23J280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 (一) 桁架连接装配式模块墙体 DBJT02-233-2023.pdf VIP
- 一种双边磨边机.pdf VIP
- 癫痫诊疗指南(2025).docx
-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构造(五)(低层现浇混凝土聚苯模块墙体).docx VIP
- GB/T 25097-2010_绝缘体带电清洗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