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刻意练习》有感.doc
读《刻意练习》有感
【文章导读】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今天语文迷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刻意练习》读后感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篇一】《刻意练习》读后感
首先要感谢幸福进化俱乐部举办的赠书活动,感谢华章心理提供的活动书籍,这部由Anders Ericsson和Robert Pool共同创作的《刻意练习》,刷新了对学习与练习、知识与技能、1万小时理论与成功等等一些关于学习的传统的认知,揭露了一个伟大而朴素的道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能踏踏实实地按照书中阐释的那样,在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刻意练习”,无论是想要掌握一门技能和手艺,还是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大师级人物,都是可能的,会锻炼出一个让你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杰出的人。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刻意练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它解释了什么是刻意练习?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背后的理论基础,为什么刻意练习这么管用,最后告诉我们如何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所谓天才,是百分之1的天赋和百分之99的汗水铸就的”,很多人都认为“百分之1的天赋”最关键,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其实关键的还是百分之99的汗水,许多天赋并不是天生的,通过刻意练习,潜能是可以练出来的。
这本书反驳了网络上一度盛行的被广大励志图书、微信朋友圈传滥了的“真理”--“一万小时理论”,一万小时理论特别鼓舞人心的地方在于,它说“任何一个人只要在一件事情上练习1万小时,你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顶级专家”,多么令人怦然心动呀,所以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践行1万小时理论,每天打卡记录今天练习钢琴了几个小时,已经累计练习了多少个小时等等。实际上,学一项技能,的确需要花大量时间,可是一万小时并不是一个阈值,要想成功,不是凑时间够1万小时这个数,也不是每一项技能的练习都需要花一万小时,而是要保证每次练习都是刻意的,能够有效的修改、修正过去的现有的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一辈子做饭都超过1万个小时了,可是,他们拥有顶级厨师的厨艺吗?我们的父母凉拌黄瓜了一辈子,西红柿炒鸡蛋了一辈子,每次都是过去的重复,没有任何的改变,到了80岁,凉拌黄瓜和炒鸡蛋的水平也比不过米其林星级厨师是不是?一万小时理论不攻自破了。
要想成为高手,怎么办?书中给的答案是:刻意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 比如说,我们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们已有的观念,这本书就在我们的舒适区内,但如果这本书说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观念不符,但是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如果这本书我们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么就是在恐慌区。让你现在直接看化学专业博士论文,你就是看天书,这就是恐慌区,这对你无任何意义,而一本书只是强化和肯定你现有观点,也没有任何意义。有意义的就是,能读懂,但是又让你觉得是新观点甚至和现有观点相反的,这才是“学习区”。 1万小时理论的关键不是“1万”这个大数字,而是始终每次都在“学习区”内练习。高尔夫行业里的宗师级的人物泰格伍兹,每次打球都是“学习区”,跟上次的体验都不一样。我们的父母做饭都是重复过去,从没想过试着做个创新,哪怕是试错?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训练者必须随时了解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困难点。有一句话:“在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本书提倡突破性的拔高以及变换角度的做事情。它说:“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没做过的事情。有时候,你也许发现,做一些没做过的事情,相对较为容易,然后你会继续逼迫自己。但有时候,你偶然碰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当不断的变换角度做事情后,对于同一事物,能够总结出不同的经验。以做饭为例:为什么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做饭早就超过1个小时了,却达不到高级厨师的水准?得出的结论是:只是凑够时长意义不大,是表面参数,关键是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每次做饭都是重复过去的,而顶级大师每次都试着搞出不同。或许他尝试了100种不同的做法,99次都不好吃,但1次成功了,就是一个新的做法,就是一个新的可口的私家菜。大家都吃过不同的饭店,普通饭店的凉拌菜都一个味,而好饭店好厨师的凉拌菜味道就不同了,肯定是加了不同的调料或者食材。那么,他的这个做法是怎么来的?要么是跟高手学来的,要么是自己反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