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致皮肤真菌感染5例.docVIP

中草药治致皮肤真菌感染5例.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草药治致皮肤真菌感染5例

中草药外治致皮肤真菌感染5例 作者:和平 熊志举 杨忠传 石艳葵 【关键词】 中草药 真菌 感染 1 病例介绍   病例1;苏××,男性;企业职工;主因面颈部皮肤红斑、瘙痒、脱屑八月来院求治,患者于8月前因面部长“青春痘”,经朋友介绍用数种当地草药捣碎敷面,每日一次,约半月后于左面颧部及右下颌皮肤各出现一片红色丘疹,微痒,当时未在意,数日后皮疹逐渐向周围扩展,遂到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药物过敏”,给予口服“扑尔敏”、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外搽“地塞米松软膏”等治疗,皮疹一度消退,但停药后数日皮疹又复出现,且较用药前明显增多,范围扩大,并有少许脱屑及脓疱,瘙痒。前后自服多种抗过敏药物及抗生素、维生素,外涂“皮炎平霜”、“派瑞松药膏”等,但无效果,皮损反而逐渐蔓延至整个面部、耳廓、上胸及后颈部皮肤,遂转诊于某民营皮肤专科医院治疗,仍被诊断为皮肤“草药过敏”,继续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氢化可的松”治疗9天,病情未见好转,于2001年5月13日转诊我院。查体见整个面部皮肤呈暗红色,微肿,部分丘疹,顶端有黄白色脓栓,后发际及上胸部皮肤可见数处环状或半环状分布的红色丘疹,脱屑,取皮屑镜检查见霉菌,皮屑培养有石膏样小孢子菌生长。诊断为体藓,经静脉滴注氟康唑,外用复方硫酸铜溶液、2%水杨酸软膏及水氯酊交替外搽,半月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继续外搽2%水杨酸软膏一周痊愈。   病例2;患者施××,女性,34岁,因车祸致左肱骨中段骨折。经某个体骨科医院手法复位后用中药外包治疗。数日后感觉皮肤瘙痒,换药时发现中药接触部位皮肤有散在红色小丘疹,拟诊为“草药过敏”,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不详)、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外用“皮炎平霜”等治疗月余,效果不佳。于2003年3月16日就诊我院,查体见左臂上段皮肤有散在红色丘疹,部分形成环状、半环状皮损改变。上附少许细薄鳞屑。取皮屑镜检发现大量霉菌菌丝,诊断为体癣,经用复方硫酸铜溶液与2%水杨酸软膏交替外搽治疗痊愈。   病例3;患者赵××,女性,27岁,因产后面部色素斑而到个体美容院做中药面膜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做到第6次时面部皮肤发红、脱屑伴烧灼感,被告之系“过敏体质”而中止治疗,继之面部皮肤逐渐出现散在红疹并少许脱屑,瘙痒。在个体诊所拟诊为“皮肤过敏”而口服抗过敏药物(不详),静注“痒苦乐民”,肌注“地塞米松针”,病情未见好转而就诊我院。查体见患者颜面皮肤潮红,脱屑,鼻左旁至上唇皮肤见一月牙形分布之红色丘疹。皮屑镜检霉菌呈阳性,诊断为面癣,经给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0.1,2/日,硫化硒洗剂洗脸1次/3日,外搽2%水杨酸软膏,约半月后痊愈。   病例4;患者马××,男,67岁,因左踝关节疼痛而在当地请个体医生用中药敷包治疗,当晚夜间即感灼痛,次日发现包药处皮肤红肿,并有少量水疱、微痒、遂往乡卫生院就诊,拟诊为“草药过敏”,给予静脉滴注“消炎药”(不详),静推“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口服“钙片”、“维生素C”等治疗。红肿、水疱好转,但皮肤不断脱屑,并有红色皮疹,继续抗过敏治疗两月余未愈而来我院就诊。查体见左膝伸侧皮肤有一片大小约15cm×12cm大小的地图状皮疹斑,脱屑,经皮屑查霉菌发现大量菌丝,诊断为体癣,经内服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而痊愈。 病例5;患者女性,55岁,因右肘关节疼痛,阴雨天加重,不能携物,在当地诊所拟诊为“风湿痛”而行中草药包敷治疗,疼痛好转。但敷药部位皮肤陆续出现散在红色皮疹,瘙痒,在当地诊所诊断为“草药过敏”,先后给予“扑尔敏片”、“地塞米松片”口服,外搽“皮炎平膏”、“派瑞松膏”治疗。历时半年,病情仍未能痊愈而就诊我院,查体见右肘关节内侧及伸侧皮肤略粗糙,脱屑,皮损周围皮疹呈地图状堤样分布,经皮屑查霉菌阳性,培养有霉菌生长,诊断为体癣,经内服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而痊愈。   2 讨论   在我国,无论是正规传承的中医,还是民间草医,甚或是略知几味草药的平民百姓,自古就有用中草药外敷来内病外治或治疗风湿骨痛,跌扑损伤、疮疖痈肿、毒虫咬伤等疾病的传统和习惯,近年又有中草药,瓜果蔬菜类面膜用来消痘祛斑、除皱美白等美容行业的兴起,进一步丰富了祖国医学宝库的内容,拓宽了中医外治的范围。毋庸置疑,无论是传统中医,还是民间的单方、验方,用来外治某些疾病确有其独特的效果,但因其在选材、制备加工、组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这就使得植物药材中所含的复杂的生物碱造成皮肤损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加上植物药材在采集、制备、保管等多种环节中处理失当,使药材本身霉变。另外,在中草药敷治过程中,由于自身体温的作用或药物本身发酵产热也为霉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从以上报道的5例患者的情况看,因都有中草药外敷治疗的过程,因此,一旦发现有皮损改变,作为基层医务人员,理所当然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