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聚光太阳系统太阳电池阵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槽式聚光太阳系统太阳电池阵列

本文由wangy98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29 卷 12 期 第 2008 年 12 月 半 导 体 学 报 J O U RN AL O F S EM I CON D U C TO RS Vol. 29 . 12 No Dec. ,2008 徐永锋1 李 1 , 2 , 王六玲1 明 何建华1 张兴华1 王云峰1 明1 项 ( 1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昆明 650092) ( 2 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 昆明 650092) 1 引言 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批准号 : 2006 AA 05 Z410) , 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计划前期研究专项 ( 批准号 : 2007 CB 216405 ) ,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 助项目 ( 批准号 : 2007 C0016 Z , 2005 E0031 M) 及教育部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通信作者 . Email :l mdocyn @p ublic . km . yn . cn 2008206214 收到 , 2008207215 定稿 Ζ 2008 中国电子学会 目前 , 开发利用太阳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 展的主要战略决策 , 但是 , 太阳能量的分散性却成为利 用太阳能的主要障碍[ 1 ] . 采用聚光方法 , 几倍乃至几百 倍地提高太阳能辐射功率密度 , 以提高单位面积太阳 电池的输出功率 , 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 具有较好的应用 前景[ 2 ] . 国际上 ,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 , 美国 M I T 的 He n di re 及美国 B r ow n 大学的 R ussell 教授最 先涉及光伏与光热的研究 [ 3 , 4 ] ; 1995 年挪威学者对 PV / [ 5 ,6 ] T 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 ; 而希腊学者于 2002 年对 [ 7 ,8 ] PV / T 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 , 较为详细地报道了用 水或用空气作为太阳电池板冷却工质时 , 系统的供电 与供热特性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 采用 80 个槽式抛物面跟踪太阳反射镜系统 , 聚 22 倍 光作用于太阳电池板 , 此时电池的效率达到 22 %以上 , 在同等功率输出条件下 , 采用槽式抛物面聚光太阳能 光伏发电的成本仅为非聚光平板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 的 60 % , 该大学在 2004 年对槽式聚光系统在热电联供 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 9 ] . 目前国内只是对单片常规 电池进行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 , 并没有相关的实验研 究 . 因此本文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 , 汇集高密度太 阳能对单晶硅电池阵列 , 多晶硅电池阵列 , 空间太阳电 池阵列 , 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实验研究 , 根据太阳电池 阵列的特性曲线分析电池性能 , 找出影响电池阵列输 出特性的因素 , 并分析了不同光照情况下的 I2V 曲线 . 摘要 : 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分别对单晶硅电池阵列 , 多晶硅电池阵列 , 空间太阳电池阵列和砷化镓电池阵列进行测试 实验 . 结果表明 , 聚光后 , 前 3 种电池阵列的 I2V 曲线都趋于直线 , 输出功率急剧减少 , 系统效率下降较快 . 而砷化镓电池阵 列有较好的 I2V 曲线 , 其效率由聚光前的 231 66 %增加到 261 50 % , 理论聚光比为 161 92 时 , 输出功率放大 111 2 倍 , 聚光光 伏系统中可采用砷化镓电池阵列以提高效率 . 砷化镓电池阵列 P m , F 和 η的温度系数分别为 - 01 12 W/ K , 01 10 %/ K 和 F - 01 21 %/ K , 为避免温度的影响须采用强制冷却方式保证电池效率 , 同时对外供热 . 研究表明 , 10 片单晶硅电池串联阵列最 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 41 23 ; 16 片空间太阳电池串联阵列最佳工作时的理论聚光比为 81 46 . 研究工作对提高槽式聚光 系统效率和大规模利用聚光光伏发电提供了依据 . 关键词 : 聚光太阳能系统 ; 输出功率 ; 填充因子 ; 温度系数 EEACC : 8230 G ; 8250 ; 8420 中图分类号 : TN 30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24177 ( 2008) 1222421206 槽式聚光太阳能系统太阳电池阵列 3 2 实验 e negy syste m 为保证电池效率及防止电池温度过高 , 采用冷却方法 , 控制冷却流体的流速来调节电池的温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