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县七股乡树林国民小学中生成因分析及因应措施.docVIP

台南县七股乡树林国民小学中生成因分析及因应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南县七股乡树林国民小学中生成因分析及因应措施

台南縣七股鄉樹林國民小學中輟生成因分析及因應措施 一、中輟定義 中途輟學的意義,重說紛紜,如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UNESCO)界定為:「中途輟學係指任何一階段的學生,在其未修完該階段課程之前,因故提早離開學校者」。教育百科全書對於中途輟學的定義乃「在學中、小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前,除死亡與轉學外,因各種原故退出學生身份者」(Carter,1973)。教育部(民85)在「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中,將輟學生界定為:「國民小學、國民中學發現有未經請假未到校達三天以上之學生,應即將其列為中途輟學學生追蹤輔導對象,未請假學生包括學期開學未到校註冊,或轉學時未向轉入學校報到之學生。」本研究對「中輟生」界定採取教育部(民85)定義,以教育部定義之中輟生為研究主體。 二、中輟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1.智能偏低,學習效果不佳,成就低落,造成學生自暴自棄。 2.健康欠佳,需要長時間在家修養,如:身體殘障、遭受意外傷害或重大疾病、精神異常…等。 3.在學校與同學溝通不良、相處不愉快或被排斥,造成不喜歡上學。 4.對於學校的學習科目不感興趣,成績低落。 5.因懷孕或結婚被迫中輟學業。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社經地位低落,影響子女的學習意願與成就。 2.家庭經濟不佳,子女必須出外工作。 3.家庭關係不正常。 4.親屬失和,造成子女無法安心上學。 5.家庭發生重大變故,子女頓時失去依靠。 6.家庭不重視其子女。 7.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低。 8.父母管教方式不當、與孩子間溝通不良。 9.單親家庭。 10.舉家躲債。 (三)同儕因素 1.受不良同學影響或誘惑。 2.與同學關係不佳。 3.同學或學長欺壓不敢上學。 (四)學校因素 1.制度不當,如遇學生偶有過錯,屢犯不改者,即強令轉學,而這些問題學生推至他校,往往成為輟學生。 2.學校缺乏輔導人才或輔導工作無法完全發揮。 3.學校訓輔功能不彰,對身陷黑幫及犯罪的學生,無法及時勸導。 4.學校對校園安全工作無做到嚴格的把關,致使校園事件頻傳。 5.訓導人員管教的方式不良,學生受處罰者遠多於鼓勵者,使學生榮譽感、自信心受到挫折。 6.能力分班的政策,對於後段班學生造成嚴重的挫折感,易導致學生自暴自棄。 7.師生關係不良,學生不敢上學。 8.教師管教不當或以責罵、體罰的方式教導學生。 9.教師教學枯燥乏味,引不起學生興趣。 10.教材及課程太艱澀、呆板、僵化及缺乏彈性。 11.教師給予學生的考試壓力過大。 (五)教育政策因素 1.鄉(鎮)(市)(區)公所強迫入學委員會係屬臨時編組,無專人及固定經費支援,且輔導績效未列入鄉鎮長政績考評,是以地方重視程度不一。 2.部份學校教師對於「時輟時學」學生常存觀望態度,報與不報時有延遲,對於整體輟學學生通報事務及權責規範亦不夠熟悉。 3.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水準,尚未達到可資配合的充足條件,部份輟學學生父母依法接受強迫入學條例之處罰有其困難。 4.整體教育投資長期不足,學校的物理環境、心理環境及文化環境,尚難建立多元教育內涵,留住所有可能中途輟學學生。 5.中途輟學學生的追蹤與輔導復學亟待學校與社輔、社政、警政、司法單位合作,而學校與社會輔導資源整合不易。 (六)社會文化因素 1.社會急遽變遷,社會價值觀偏差、道德蕩然無存,混淆了青少年的觀念。 2.都市化和工業化,增加青少年適應的困難。 3.受到社會大眾傳播媒體誤導,以為求學無用論,進而逃學中輟。 4.社會充斥著犯罪率高的場所,五光十色的場所太多,如KTV、撞球場、pub…..等,青少年流連忘返。 5.社會不良幫派太多,甚至入侵校園,誘使青少年誤入歧途。 上述六大因素均有可能造成中輟原因,然何種為最重要原因,前後順序為何?或不同類型中輟生的各種原因先後順序可能差異,均有待本研究深入鑽研,方能找出較重要之因素,俾對症下藥提出適切輔導策略。 另有學者Kronick 與Hargis (1990)依中輟學生的在校表現,將中途輟學的學生分為四種類型:高成就的被退學生(pushouts)、低成就的被退學生、安靜的輟學者(quiet dropouts)及在校的輟學者(in-school dropouts)等。 (一)安靜的輟學者 四種類型以「安靜的輟學者」所佔比例最多,這些學生是屬於低成就的一群,在學校中經歷一連串的失敗,在沒有機會嚐到成功果實的情況下,一旦到可以輟學的年齡,他們就會離開學校。他們主要的特徵是:不引人注目、沒什麼突出的表現、或嚴重的外顯性行為問題。 (二)低成就的被退學生 「低成就的被退學生」與安靜的輟學者一樣飽嚐失敗的學校經驗,但兩者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會對長期的失敗做出公開的回應,即以干擾及喧鬧的方式來表現,所以在學校是醒目的一群,會藉由逃避就學的方式來避免課業上的失敗,所以在得以離開學校之前,通常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