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筝整理版
风筝鲁迅 根据下列问题复述文章内容 关于风筝起了一个怎样的冲突?为什么会起这种冲突?作者当时是怎么做的?若干年后对这一冲突作者有什么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这里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侯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多病,瘦得不堪” “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同情 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很会动脑筋——褒扬和同情 * * *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高鼎 鲁迅 (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后弃医从文,决心用文学改变国人的精神。 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 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 故乡》、《阿Q正传》、 《药》等十几篇小说。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另有杂文16本,约650多篇。 整体感悟 1、作者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由什么引发, 写下这篇文章?回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发生的什么故事? 2、回忆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3、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课文 分为三个部分。 4、风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线索 5、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1 为什么说看见 “一二风筝浮动,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这样肃杀的季节放 起风筝来, 而在家乡则是温和的阳春二月。悲哀于想 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 2、“我”和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 和行为有什么不同?你如何 看待“我”的行为? 3、体会第四段“我”的动作的词语 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1、如何理解第五段中的 “惩罚”和“不幸”? 2、从“精神的虐杀”这一认 识,你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精神)? 沉重和自省 3 、补过的方法有多种,作者 为什么选择“讨宽恕”?如 何理解“无怨的恕”? 忘却或者认同 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精神惩罚 良心遭受谴责,精神上的不幸 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 “傲然走出”的步态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看见”——后悔,自我谴责 我要求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已经全然忘却,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的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从把握的悲哀。 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还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被虐杀者却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