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辐究竟有多可怕
核辐射究竟有多可怕 切尔诺贝利核爆炸(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凌晨1时26分),25年后看核辐射 看几幅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照片 福岛核电站爆炸后 福岛核事故与切尔诺贝利事故比较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情况 福岛核泄漏点 对我国的影响 福岛核泄漏被污染海水洋流图 人受到核辐射主要途径 人受到辐射后对身体影响 福岛核辐射与日常受到辐射对比 有关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描述 当时:有报道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至少造成8000人死亡,还有报道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14年来,3万多名参加抢救的人员死亡,5万人成为残废。更有甚者,有的报道说到目前为止已有5.5万人死亡,近15万人残废,大片的土地恐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人是无法生存的。长得和猪一样大的变异老鼠,像大象一般的辐射野猪,一米长的青蛙,潜水艇般的怪鱼,大量奇形怪状的动物游弋在已变成废墟的城市里。 专家组多年考察论证结果: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的报告认为,这起事故共造成30人死亡,其中28人死于过量的辐射照射,另外2人死于爆炸。其长期的健康效应,根据10年的观察,主要表现在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白俄罗斯靠近切尔诺贝利的戈梅利州,1990-1994年在37万名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172例,而在白俄罗斯其余州共196万名儿童中只发现143例;乌克兰北部靠近切尔诺贝利的6个州,1990-1994年在200万名儿童中发现甲状腺癌112例,而在乌克兰其余各州共880万名儿童中只发现65例。到1996年这批确诊为甲状腺癌的儿童有3名死亡。除儿童甲状腺癌发生率增加外,迄今尚未观察到可归因于这起事故的其它任何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和由该事故引起的遗传效应。 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环境后果,大会报告的结论是,这起事故后的头几个星期内,核电站厂址周围10公里内的针叶树和某些小哺乳动物,曾接受到致死的辐射剂量。到1986年秋天,辐射剂量率已降到最初的1%。1989年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开始恢复。没有观察到对生态系统的严重的或持久的影响。曾有新闻媒介报道说,有数千平方公里的区域受到污染。实际情况是,科学家利用非常灵敏的辐射测量装置,将很低的放射性物质沉积活度水平标在地图上,从而使这个地图看上去有很大的覆盖范围,而这个图中的大多数地区由放射性沉降物引起的辐射剂量低于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天然辐射本底剂量。 核辐射对人体伤害及防范机理 核泄漏放射尘中有碘131,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对人身健康危害相当大,它会积聚在甲状腺上并引起癌症。核事故发生后如及时地摄入适量的浓缩碘化钾,则能阻断90%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的沉积,大大减轻放射性碘对甲状腺损害,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服用碘化钾应注意的事项 虽然服用碘化钾的确可封闭甲状腺,让放射性碘无法“入侵”,但是过量的碘化钾摄入会导致碘中毒。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肠部不适和过敏现象及甲状腺疾病,严重甚至会致命。因此,在防止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时,不必惊慌,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多吃一些含碘食品,碘盐、海鱼、海虾、紫菜等,微量补充碘,确保补足身体所需的碘元素并且不会过量。 防范核辐射误区 专家建议: 不可擅自服用碘片。市民应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日本核辐射现在不影响中国,不需要任何防护。 * * 有些号称防辐射的食品、用品是在“打擦边球”误导消费,是在“忽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