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文师说
师 说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 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文公祠 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 之言。其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 倡导了古文运动。 改变了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 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奠定 了唐宋古文的基础。 文以载道 唯陈言之务去 物不得其平则鸣 散文成就突出 诗作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说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先叙后议, 也可夹叙夹议。 《黄生借书说》 《捕蛇者说》 《马说》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写作背景 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点) 职责 传道 受业 解惑 必要性 择师标准 结论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翻译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词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 学者 助词,用在 主语之后表 判断 不论,不分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会有老师。 师 庸 知 之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 还是比我小呢? 3、闻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处处闻啼鸟 博闻强识 知道,懂得 听到 见闻,学识 4、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余固笑而不信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固不在战矣 理固宜然 必固其根本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牢固 固执 本来 本来 本来 使……牢固 顽固 活用 1、吾从而师之 2、吾师道也 通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 师 受——授 意动 名作动,学习 第一段 批判士 大夫“耻 学于师” 三组对比 结论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圣益圣,愚益愚 爱其子 于其身 小学而大遗 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 族 师道不复 正反对比 翻译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 圣 愚 圣 愚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 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通假 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否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齿 乃 及 之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 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 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词语 1、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惑矣 疑难问题 糊涂 2、道 道之所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有碑仆道 道芷阳间行 何可胜道也哉 道理 风尚 道路 取道 说 3、乃 尔其无望乃父之志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而陋着乃以斧斤考击以求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你,你的 竟 竟 是,判断动词 4、族 士大夫之族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类 众 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 灭族,动词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于其身也 活用 而耻学于师 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中语气词,起舒缓渔语气的作用。 自己 耻 意动 宾语前置 不知句读之,不解惑之 结构助词,作宾语提前的标志 第一段 第二段 师道、师生关系 观点 例子 引言 结论 赞李蟠(写作缘起) 例证 引证 1、孔子师郯子…… 2、郯子之徒 3、好古文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5、作《师说》以贻之 意动 这些 喜欢 本文:《诗》《书》《礼》《乐》 《易》《春秋》 ——六经 一般:射、御、礼、乐、书、数。 普遍 赠送 贻笑大方 遗留 1、选出关于本诗说法错误的一项 A.首联直接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 B.颔、颈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 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 和非罪远谪的愤慨,有胆气。 C.五六句叙事,很悲壮,他为上表付 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 有他的血泪。 D.结语沉痛而稳重,语义紧扣第四句, 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心。 (C) 2、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全诗叙事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 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B.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 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体现韩愈 思想进步的一面。 C.此诗为韩愈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时所作。 D.就艺术上看,此时是韩愈七律中的佳 作,其特点是“沉郁顿挫”,风格近似 杜甫。 (A)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