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11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11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课件与复习资料第11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冰碛物——分选性和磨圆性差 冰碛物 冰缘地貌 终碛堤 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 冰川漂砾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冰川、冰蚀作用、冰碛物、 冰盖。 2.山岳冰川的类型与冰蚀地貌有哪些?? 3.冰碛地貌、冰水沉积地貌有哪些? 4.试述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和冰缘地貌的 关系。 5.名词解释:沙尘暴、风蚀作用、雅丹地貌、岩 漠、砾漠、黄土、埋藏古土壤。 6.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有哪些? 7.风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特点? 8.试述黄土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特点。 9.黄土地层有哪些?对应的南方地层有哪些? 10.黄土的沟谷地貌、沟间地地貌有哪些? 11.如何防止黄土地区的水土流失? 12. 举例说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石环是指以细粒土或碎石为中心,边缘为粗粒所围绕的石质多边形土。是一种冰川地貌特征。石质多边形土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是在反复的冻融作用下,松散堆积物发生垂直分选所致。过程如下:粗细物质组成的冻土层,在冬季地表冻结时,颗粒之间的孔隙水结冰使整个地面上升,发生冻胀作用,其中的砾石也被抬高。到了春天解冻时,砾石以外的部分都解冻了,地面又下沉,但是砾石以下的粘土尚未解冻,砾石仍然高出地表;慢慢的,砾石下细土部分也解冻了,缩小了体积,留出了空隙,这空隙很快被周围融化的细土充填,结果砾石再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过程经过反复多次,砾石就被挤到土层的表面上来。到达地面的砾石,再进一步作水平方向的分选。这种水平分选主要是在活动层上部和表面进行,粗大的砾石被挤压,向边缘的裂隙移动集中,从而形成了网格状的石质多边形土。如果要石质多边形彼此不接触,石边就会加宽,整个多边形趋向圆形转化,而形成石环。 * 现在的延安 延安以北 窑洞 “领导”下基层 “老顽童” 三、黄土地貌的发育与水圈、大气圈、 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黄土地貌发育受制于以下几个条件:原始地形,黄土的堆积以及水的作用 地形是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堆积是大气圈与岩石圈作用 水的侵蚀是黄土地貌形成的主要动力 第五节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与冰川 在特定的地形、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水发生相态的变化,发育了冰川,对岩石圈发生侵蚀,因此冰川冰缘地貌是它们相互作用产物 冰川的形成 降雪、冰川冰、冰川运动 我国冰川分布 冰川作用 侵蚀、搬运和沉积 冰川的侵蚀作用:挖蚀作用与磨蚀作用——冰蚀地貌 冰川的沉积作用:冰积地貌 冰缘的融冻作用、融冻扰动(变形)及融冻泥流(向下运动) 冰蚀作用:冰川是固体水流,主要通过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是塑造冰蚀地貌的主要地质营力。 挖掘作用——冰川冻融过程使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 并把破碎物掘起带走,将冰床挖深,两侧拓宽。 磨蚀作用——冰川移动过程中,本身及其所夹带的碎石象锉刀一样对底床和两侧岩石进行磨蚀和刨蚀的过程。 冰蚀凹槽——冰川河床的基岩上形成的光滑凹面。 冰川地貌 冰蚀地貌:U型谷、冰斗、刃脊和角峰,羊 背石 冰碛物:大小混杂,磨园度差;有擦痕;漂 砾; 冰碛地貌:中碛;侧碛堤;冰碛丘陵;鼓丘 蛇形丘;终碛堤;冰水扇等 冰缘地貌:石海;石河;雪蚀洼地;石环; 冰丘 冰川通过挖掘与刨蚀形成冰斗、角峰和刃脊的过程 由冰斗冰川侵蚀形成的地貌 ——冰斗(呈围椅状洼地) 山谷冰川形成的地貌——“U”形谷 四姑娘山“U”谷 “U”形谷 冰缘地貌——冰蘑菇、冰桌 冰缘地貌——石环 是在反复的冻融作用下,松散堆积物发生垂直和水平分选所致。 冰臼 是冰川向下游动、撞击、磨砺而成,形状相似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 重庆梁平县距今200万年的冰川遗迹——冰臼群。 冰川石林 千层饼 羊背石 冰川运动方向 羊背石 羊背石 冰蚀湖 冰蚀湖 千沟万壑——被巨手抓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痕迹 黄土沟道 黄土丘陵沟壑 黄土塬 黄土塬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梁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峁 黄土桥 黄土柱 黄土柱 黄土凹陷 缺水 淤泥坝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陕西省地形图 现在的南泥湾 第十一章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气候——海面——冰川——均衡作用 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构造变动 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循环 实例 黄土地貌 冰川地貌 第一节 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气 候 变 冷 变 暖 冰川进、退 岩 石 圈 均 衡 调 整 海平面升、降 第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