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文言虚用法归类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 友情提供QQ:764723079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文言文学习关键在于积累 南昌外国语学校 何啸鸣 以 1.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①: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例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例③:问:“何以战?”例④:余船以次俱进。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例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例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2.连词。 (1)表并列或递进,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承接,可译为“而”或省去。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表目的,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①:作《师说》以贻之。例②:敛赀财以送其行。 (4)表因果,可译为“因为”。例: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表修饰,可译为“而”,或省去。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6)表结果,可译为“以致”。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动词。可译为“认为,以为”、“用”、“行”等。例①: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例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例②: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于yú 1.介词。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 例①:得复见将军于此。(在。) 例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在……方面。) 例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中。) 例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向。) 例⑤: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到。) 例⑥: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从、自。) 例⑦:故燕王欲结于君。(跟、同。) 例⑧: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对于。) 例⑨: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给。) (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例①:良曰:“长于臣。” 例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有时则只是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例如:例③: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例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 之zhī 1.代词。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 例①: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 例②:鞣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 例③: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助词。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例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 (4)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例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桓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
-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山东省武城县2016届中考模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 山东省泰安东平县2016年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山东省泰安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含答案).doc
-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试卷(含答案).doc
- 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试卷(含答案).doc
-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2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016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纲要.doc
- 山东省泰市宁阳县2016年中考数学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最近下载
- 作文专题小学人物语言描写训练作文课件.ppt VIP
- 【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游园》课件.pptx VIP
- 颈椎病的MRI诊断(黄仲奎).ppt VIP
- 3.1代数式(第2课时代数式求值)(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2024).pptx VIP
- 中国现代渔业.ppt VIP
- 湖北武汉2024届部分学校高三年级九月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颈性眩晕研究的新进展课件.ppt VIP
- 导学案 数学活动 拼图小游戏与密码中的数学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22J403-1 楼梯 栏杆 栏板(一) (3).pdf VIP
- 第20讲-曲线系及其应用(解析几何)(解析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