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黑衣壮道教文化底蕴
试论黑衣壮的道教文化底蕴
朱常红
黑衣壮族群自称“敏”(亦称“布敏”、“鲁瑶”、“飞机族”、“乌鸦族”),大多聚居在广西边陲那坡县石灰纪和泥盆纪的石岩溶山区,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46个屯,共有9975户51800多人,占该县壮族总人口的33%。黑衣壮文化表现在其山歌舞蹈、口头文学、信仰禁忌、饮食服饰、民居建筑、婚丧习俗、岁时节日、方言俚语、民间技艺等。道教为黑衣壮主要宗教信仰,且贯串在其日常文化生活中。本文旨在探讨黑衣壮的道教文化底蕴。
一黑衣壮道教文化表征
1抹不去的“黑”色诱惑
黑衣壮大多地处黑色石岩山区,其服饰被称为壮族服饰“活化石”——黑色彩边宽袖裤服饰,庄重中,显得清雅明丽。黑色文化成为黑衣壮山歌的主要咏唱对象,“黑枪舞”等成为其民族主要代表舞蹈。生活万紫千红,为何黑衣壮独崇黑色呢?除了相传侬老蓝靛制黑衣,摸黑身体、武器以加强抵抗外族的传说外,黑衣壮独崇黑色有着其深刻的道教文化内涵。
“道”的最初状态就是“黑暗”,老子称之为“玄”状,而且“玄之又玄”,空虚无物,渊深莫测是道的本体特点。老子:“知其白,守其黑。” 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第3卷(老子·第28章)[C]。北京:中华书局,1954。,意思说,道是静寂、无声、无欲、无体、无形、至善、空灵、朴德的隐匿者,说出来的道是明了的,是道的显现者。西方的现代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研究老子道教观时,认为“
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第3卷(老子·第28章)[C]。北京:中华书局,1954。
生活如同荷尔德林的“盛满了黑暗的光明”的酒杯一样,黑色有着纯澈、善良的生命特征。中国古代宜夜说宇宙观用“气”来解释宇宙,认为看宇宙如同远望山峰皆青,俯视深谷黝黑。这里的黑(青)色代表了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这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黑衣壮独崇黑色正是对这种善良、纯朴生活的追求,是黑衣壮万里迁徙、历经战乱仍然生存的强大的民族生命力的象征。
那坡黑衣壮分别生活在石山、土山和河谷3个生态区域内,生活环境极为艰苦。尤其其东北部的石山生态区内,气候恶劣,动植物稀少,土地资源、水资源缺乏,素有“碗一块瓢一块,一顶草帽盖三块”之称,人平均耕地1.125亩。在我们考察居住的弄文屯,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居地周围的地、山坡只能种植玉米,需要翻过两座山,在10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种植水稻。艰苦的自然环境里,黑衣壮人民依然操守着淳朴、善良,村落门户从不上锁,现金、贵重物品随手放置,无需担忧会被偷盗丢失,村里极少出现偷盗、赌博、作奸犯科的事情。
黑衣壮血统古朴纯正,族规族内通婚,但禁止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七代内通婚,其族不乏俊男美女。村民之间和睦相处,平等互助。每逢进行“庙会”等活动时,村长就代表大家收取活动经费并把费用情况通告大家,每户则派一名代表参加。若有客人来,黑衣壮村头迎接,热情相待……
夜幕或农闲时间,黑衣壮人民主要的活动就是对山歌,“尼的呀”、“过山腔”是黑衣壮著名山歌唱腔。自古以来,黑衣壮人民能歌善舞,近年随着人们对黑衣壮文化的重视,这一文化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那坡县成立了“黑衣壮”演唱团,那坡县小学还成立了“黑衣壮”歌舞班,以专门培养年轻的黑衣壮歌舞手,保存黑衣壮歌舞文化。黑衣壮人民用歌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追求。
2虚静空灵的田园浪漫
黑衣壮人民生活在黑山绿树玉米丛之中,鸡犬之声相闻,每至清晨或夜幕时分,栏杆式建筑生起屡屡青烟,宛若一副现代社会的田园漫画。黑衣壮大多居住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极为缺水,夜行者只要听到蛙声贯耳,就知道附近有村户人家,心里顿生思家之情,归心似箭。黑衣壮文化中,处处渗透着虚静空灵的田园浪漫。
虚静是道教文化特征之一。“静”是老子所说的“妙”境,“虚”是达到“静”的心性活动。道家认为:“致虚极,守静笃。”(《老子》16章)。“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篇》),道家认为虚静是万物之本,纯粹、虚静、恬淡、循顺自然就是修心养性。所谓“大象无形”、“大巧稀音”,平淡之美可以“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子·至乐》),虚静可以至美至乐至善。
黑衣壮多为山民,恶劣环境中,黑衣壮也和其他居民一样,信仰天道,崇拜祖先,鬼神,天生倾向于道教。加之黑衣壮大多由陕北、江南、隆安等地移民而入,对祖宗的怀念和地处南越避难的安逸遁世的生活,使得他们在地理和人文上与道教伦理有着承传的关系。黑衣壮的包容和其实用主义的造神,增强了黑衣壮与道教的联系。随着黑衣壮文化不断演化发展,其文化各要素的蘑合、剥离、更新,形成适应新的黑衣壮文化。与一般道教文化稍微差异,黑衣壮的道教文化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在虚静中显空灵,吹响着一曲温馨浪漫的田园牧歌。
黑衣壮居住地大多缺水,于是对水的崇拜,成为黑衣壮文化重要特征之一。黑衣壮大年初一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