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通讯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现代通讯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醒] 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地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轻巧识记] 1.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名师点拨] 1.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2.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特征 (1)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向机械力发展。 (2)技术:由从西方引进到中国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近代化进程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由权贵富绅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 (5)进程:初期由于受到各种势力的阻挠,发展缓慢,后来进程日益加快。 (6)种类:铁路、公路得到发展,海上和内河航运发展较快,航空事业有所进步。 1.近代以来,我国水运、铁路、公路、民航有一定的发展,但进展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事业发展非常迅速。 3.清朝末年,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和电话相继出现,近代通讯事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 4.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发展较快,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材料一]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 (1)材料一中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哪些? [教你读史] 抓住“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而于用兵尤不可缓”“裁兵节饷”“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等关键信息分析。 [提示] 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 苏——孙昌富、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2)材料二中苏省绅商代表的是哪个阶层的利益?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教你读史] 抓住关键信息“苏省绅商恐路权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