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陵县基本县情及社会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PAGE
PAGE 9
— —
龙陵县基本县情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龙陵县基本县情
龙陵地处滇西龙川江和怒江之间,国土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98%属山区,有国境线19.71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001.7米,最低海拔535米,年平均降雨量2100毫米,素有“滇西雨屏”之称;全县辖3镇7乡,116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678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7.3万人。全县共有自然村1416个,其中:30户以上的自然村887个;境内居住着汉、傈僳、彝、傣、阿昌等23个民族,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陵县是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通道,境内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松山;有享誉海内外的“神汤奇水”邦腊掌;有可与田黄媲美的黄龙玉;有“动植物基因库”美称的小黑山自然保护区。龙陵矿产和水能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种类有60多种;有大小河流44条,可开发装机容量240.97万千瓦以上。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13.84亿元,增速为13.3%;实现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
二、龙陵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后,从2006年起,龙陵县按照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确定试点,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由于龙陵县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且农村居住十分分散,大多数村庄属山区,山高坡陡,地势险要,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县财政投入有限,因此,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处于试点推进阶段。2006年以来,分年度推进试点建设情况是:
(一)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试点规模:全县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12个,其中:市级试点1个,县级试点1个,乡镇级试点10个。试点村涉及1221户,4800人。
2.投资情况:采取“财政出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涉农支农资金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社会各界赞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资金达996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00万元(市级试点每个补助10万元,县级试点每个补助20万元,乡镇级试点每个补助5万元),占20.1%;捆绑涉农支农资金242万元,占24.3%;群众自筹及投工投料折款537万元,占53.9%;部门和社会赞助资金17万元,占1.7%。
3.建设内容及成效:把“三通、三改、三建、一发展”(通水、通路、通电;改厨、改厕、改厩;建家、建园、建池;发展“庭院”经济)作为重点来抓,首先抓好人畜饮水、改厕、人畜分离、硬化道路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再考虑规划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文化娱乐设施,使试点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全县用于村庄整治的投资达1150万元,其中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680万元,占总投资的68%。12个试点村群众投工投劳3.5万个,开挖土石方3.6万立方米,支砌挡墙9249立方米;架设饮水管道8620米;修建沟渠6200米;新修改造公路17公里;铺筑混凝土3.74万平方米、弹石1.74万平方米;完成改厨395户,改厕405户,改厩387户;建沼气池315口、建园1705亩、建家248户。试点村人均纯收入2026元,同比增长15.8%;人均占有粮食402公斤,同比增长14.9%;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704人,参合率达98%;农户有电视机1032台、电话698部;建成文化室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普九率达100%。试点村人均建成高稳产田地1.2亩,发展经济作物户均2亩,发展经济林果户均2亩,发展家庭养殖280户,发展特色种植320户。
(二)20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
1.试点规模:全县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24个,其中:市级试点3个,县级试点1个,乡镇级试点20个。试点村涉及1908户,8479人。
2.目标任务:试点村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中共龙陵县委 龙陵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龙发〔2006〕26号)提出的“三通”(通水、通电、通路)、“三改”(改厨、改厕、改厩)、“三建”(建家、建园、建池)、“三有”(有文化、有保障、有职业)、“三到”(党的政策宣传到村、法制教育到村、优良道德到村)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建设 “五村”、“五化”、“十有”新农村。
“五村”:温饱村、小康村、文明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