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百里镇蚕桑发展势头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太湖百里镇蚕桑发展势头好

安徽太湖百里镇蚕桑发展势头好 近日,笔者在安徽太湖百里镇农技人员的陪同下,下乡探访近两年发展起来的种桑大户。首先我们要访问的是柳青村大屋组李孝华。   他把别人家抛荒的高榜田承租过来,去冬今春集中成片发展新桑园30多亩,新栽桑苗近3万棵。只见桑田里桑苗已展新叶,成活率很高。有一男子头戴草帽、眼戴墨镜正在除草,一打听,这是李孝华家请的工。在桑园边、残垣断壁的老宅基地上支起了一个大棚,用塑料网围了一个场院圈养着几百只小鸡。从半间破旧的瓦屋里走出一位近八旬的老大娘,她拿出几把凳子让我们坐,又拿出水瓶和碗让我们喝茶。大娘告诉我们,儿子以前在外打工,在公路边新盖了楼房。现在儿子决定扎根家里发展养蚕养鸡。孝华去外地学养蚕了,媳妇养那么多鸡,夜晚一个人在这老屋住害怕,这是来给媳妇作伴的。原来李孝华和同村的程信高现正在霍山县学习养蚕,已有半个多月了。同行的县蚕桑公司经理王茂松现场打通了老李的手机,了解他和老程学习生活情况,得知他们安心学习、准备实习到春蚕结束、搞了回山消毒后才回来非常高兴,勉励他多问多学多记,取得养蚕真经。据了解,李孝华规划把废弃的老屋场利用起来建养蚕大棚,门口的水塘养鱼,桑园里养土鸡,鸡吃草、吃虫,省了除草治虫费用,蚕沙养鱼,鸡粪、塘泥培桑,实行多种经营、立体养殖。   随后我们一行又来到了柳青村百兴组的程立华的蚕室。正饲养的春蚕已到四龄期,发育齐一。老程夫妻俩正在桑园里采叶,远远望见我们就赶了回来。他家是去年新发展的大户,当年春天栽了1万棵桑苗,去年秋蚕就养了1.5盒种,卖了150多斤茧,收入近3000元,真正是当年栽桑当年受益。老程兴趣大增,所以今年春天又栽了2000多棵,眼下又养了2盒春蚕。我们来到他家的桑园,看到二年生的桑园里绿油油一片,叶片大、叶肉厚,桑树快长合了林,桑叶底下的地里的杂草见不到阳光已得不了势。老程的新桑园长的竟然和老桑园差不多,可见他管理桑园是下足了功夫。   近年来,由于蚕桑比较效益降低,特别是受打工潮的冲击,传统的栽桑养蚕重点乡镇的蚕桑规模都在不同程度地滑坡,而百里镇不但稳定了原有的南斗村、吴畈村蚕桑基地,还辐射带动了柳青村的蚕桑发展。对比强烈,探究其中典型的经验,主要得益于多部门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和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扶持。近几年,县蚕桑技术推广站、县蚕业合作社、县农广校以及镇农技站紧密合作,在百里镇分村、多次举办栽桑养蚕技术培训班,通过光盘、电脑投影仪课件等先进传媒培训蚕农、推广新技术。   作为茧丝行业的龙头企业,安徽丝路花语家纺公司高度重视蚕桑基地发展,把百里镇60多个养蚕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新丝路”蚕业合作社,去年春蚕期组织了20个社员参观霍山县国家级千亩优质高效蚕桑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区,学习“反租倒包、大户带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崇尚科学、引领示范”成功模式;今年又出资选送了两个新发展的种桑大户到霍山实习养蚕一个月;还出资聘请了实践经验足、事业心强的蚕桑辅导员连续两年蹲点百里镇,对蚕农言传身教。作为收购部门,县蚕桑公司与百里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蚕茧,和农户预约上门收茧,实行按质论价、优茧优价,维护了蚕农利益,有效地保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近日,筆者在安徽太湖百裡鎮農技人員的陪同下,下鄉探訪近兩年發展起來的種桑大戶。首先我們要訪問的是柳青村大屋組李孝華。   他把別人傢拋荒的高榜田承租過來,去冬今春集中成片發展新桑園30多畝,新栽桑苗近3萬棵。隻見桑田裡桑苗已展新葉,成活率很高。有一男子頭戴草帽、眼戴墨鏡正在除草,一打聽,這是李孝華傢請的工。在桑園邊、殘垣斷壁的老宅基地上支起瞭一個大棚,用塑料網圍瞭一個場院圈養著幾百隻小雞。從半間破舊的瓦屋裡走出一位近八旬的老大娘,她拿出幾把凳子讓我們坐,又拿出水瓶和碗讓我們喝茶。大娘告訴我們,兒子以前在外打工,在公路邊新蓋瞭樓房。現在兒子決定紮根傢裡發展養蠶養雞。孝華去外地學養蠶瞭,媳婦養那麼多雞,夜晚一個人在這老屋住害怕,這是來給媳婦作伴的。原來李孝華和同村的程信高現正在霍山縣學習養蠶,已有半個多月瞭。同行的縣蠶桑公司經理王茂松現場打通瞭老李的手機,瞭解他和老程學習生活情況,得知他們安心學習、準備實習到春蠶結束、搞瞭回山消毒後才回來非常高興,勉勵他多問多學多記,取得養蠶真經。據瞭解,李孝華規劃把廢棄的老屋場利用起來建養蠶大棚,門口的水塘養魚,桑園裡養土雞,雞吃草、吃蟲,省瞭除草治蟲費用,蠶沙養魚,雞糞、塘泥培桑,實行多種經營、立體養殖。   隨後我們一行又來到瞭柳青村百興組的程立華的蠶室。正飼養的春蠶已到四齡期,發育齊一。老程夫妻倆正在桑園裡采葉,遠遠望見我們就趕瞭回來。他傢是去年新發展的大戶,當年春天栽瞭1萬棵桑苗,去年秋蠶就養瞭1.5盒種,賣瞭150多斤繭,收入近3000元,真正是當年栽桑當年受益。老程興趣大增,所以今年春天又栽瞭2000多棵,眼下又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