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对近代化学发展贡献+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 言 李比希(Liebig, J .V1803—1873年)是德国著名化学家,被誉为有机化学之父。他一生取得了许多成果,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农艺化学、生理化学、化学文献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在吉森大学创建了比传统私人实验室规模大得多,能容纳较多学生进行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公共实验室,并开创了化学教学新范式[1]。他还著书立说向人们普及化学思想,创办研究机构,强调和提倡保存纪录的方法,以至在谋取化学发展的百年大计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2]。 1吉森实验室对近代化学与化学教育发展的贡献 1.1从私人实验室的师徒制走向公共教学实验室的师生制 19世纪初的欧洲一直以来盛行的是师徒制的传授方式,1822年秋李比希来到当时世界化学的中心—法国巴黎,接受盖-吕萨克的私人实验室里进行的师徒制的教育[3]。但是私人实验室只能为少数有条件的化学家提供研究场所,而大多数有志于化学研究的青年被拒之门外。李比希认识到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学,没有一定的实验支撑,任何化学研究都将寸步难行,所以要想将化学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就必须突破私有的模式,将化学实验室从私人性质转向公共性质。怀着这样的感受和体会,1824年7月年李比希开始了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李比希与一名矿物学教授和一名数学教授联名向黑森政府提出创办一个为培养药剂师和化学技术人员的化学药学实验室的申请,但始终得不到答复。李比希倾其私囊,自筹经费,将一栋废旧兵营改造成实验室。1825年12月,23岁的李比希升为吉森大学正教授。1826年吉森实验室正式落成,该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天平室、化学药品储藏室、洗涤室和助理室,可以同时容纳二十几名学生进行实验训练。该实验室打破了当时私人实验室的门槛,将传统的师徒制改为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师生制,接受大批量程度不同的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在大学里建立起一个教学和研究双重性质的公共实验室[4]即(吉森实验室),是近代科学在大学中机构化的表现[5]。 1.2建立化学教学新范式,开创现代化学教育之先河 当时德国的化学课所讲授的内容并不是以自然现象的科学观察为基础的,甚至连验证理论的实验都没有[6],因为当时德国的大学教育被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及极端唯心主义的自然哲学以及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所统治。用李比希的话来说,“只不过是一些自相矛盾的、主观的、违反逻辑的空洞理论的混合体。”这种低水平的传统化学教学方法自然被李比希所摒弃。他让熟练的助手教给初学者化学概念和基本操作,自己则把理论教学压到最低限度,而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或进行研究工作[3]。正如李比希所说,“那如同是同一个圆的半径有共同的中心一样。我没有对学生进行一般意义的指导,而是每天早上听取每一个学生前一天研究进展的情况以及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见解。最后,我对他们表示赞成或反对。”[7]李比希的这种教育模式扭转了当时欧洲大学化学教育中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开创了将科学的系统化教育(包括知识的积累、实验技能的培养、研究方法的训练)引入到大学教育的先河,并使这种系统化教育成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一环[8];同时建立了学生在实验室中从系统训练逐步转入独立研究的教学体制,为近代化学教育奠定了基础[3]。 1.3培养化学人才,形成了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学派(吉森学派) 李比希求真求实的严谨治学态度加上热情执著的性格使得他的教学独具风格。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学到的不是枯燥琐碎的东西,而是生动真实的化学。李比希的教学风格加上他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快在化学教学和化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吉森实验室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志于化学学习的青年犹如潮水般涌入吉森。翻看一下近代化学史,可以看到出身于吉森化学实验室的化学家数量之多,成果之巨,化学诺贝尔奖得主就有四十多位,例如:奥古斯特·霍夫曼(德)研究了苯胺的组成,制得伯、仲、叔胺,给“类型说”增加了氨型;发现苯基芥子油、异氰酸苯酯、甲醛、甲基苯胺、二甲基胺等;发现了溴和强碱与酰胺制胺的“霍夫曼反应”,提出有关络合物的“霍夫曼铵盐理论”等;奥古斯特·凯库勒(德)提出碳链学说;定义有机化学为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理论主;要著作有《苯衍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教程》、《有化合物结构研究》等;阿道夫·武慈(法)发现磷酰氯,测定次磷酸结构;发明了以卤代烃和金属钠制备烃基的“武慈反应”;制备乙二醇及其衍生物;主要著作《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词典》等,主编《化学与物理年鉴》;查理·日拉尔(法)提出有机物4种类型说;提出近代原子分子理论的核心概念,为布特列洛夫创立化学结构理论和门捷列夫创立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爱德华·弗兰克兰(英)1849年发现烷基锌化合物并找到制取饱和烃的方法,奠定了关于原子价学说的基础;阿道夫·武慈(法)发现磷酰氯,测定次磷酸结构;发明了以卤代烃和金属钠制备烃基的“武

文档评论(0)

187****50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