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教学践行课程标准》(讲座稿).docx

《追求有效教学践行课程标准》(讲座稿).docx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追求有效教学践行课程标准》(讲座稿)

《追求有效教学践行课程标准》(讲座稿)  目前,课堂上呈现出一些少有的“迷人景观”:情境创设“千姿百态”、合作交流“百家争鸣”、探究活动“百花齐放”、生活数学“花样百出”、教学评价“百般呵护”……   所有这些“壮举”都有新理念的坚强“支撑”,都被看作是新理念的生动演绎。可透过浮化背后,认真审视、反思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却能深切地感受到: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所以我们不得不对数学有效课堂进行思考。   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有四个方面)   一、学生的起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阐明一个道理,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   那么,如何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呢?   1.多形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多渠道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3.多层次展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4.多角度提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例如:三年级《分桃子》这一课。   这个教学环节,优点是:   (1)充分挖掘并分层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教师找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质漏点”,进行追问深化。   二、有价值的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不一定要“绚丽多姿”,但应该有“数学内涵”。如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联结。但如果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就容易纠缠于生活经验,影响数学思考目标的达成   请看华丽的包装案例:《搭配》教学片断   我们的思考:教学中,正是因为教师学习材料选择不当,学生一直在生活经验中纠缠,影响了“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的确,教师原本以为这里应该有6种搭配方法,但是学生却从生活中实际的搭配出发,对问题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再看巧妙的创设案例:《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我们的思考:教者从一则平常不过的电视广告中看到了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价值,于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使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开发”。显然,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善于捕捉最新的学习信息和资源,通过用具体、有趣、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鲜活素材去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学生既增强了兴趣、激发了情感,又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按性质分可分为预设性与生成性两大类;按方式分可分为教学情境、教师提问、课堂练习。   1.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教学建议”中谈到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其中包含“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要达成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精心预设。(2)机智生成。   非预设生成:不一定要“避实就虚”,但应该有“一双慧眼”   请看意外的生成案例:《认识乘法》课堂小结   我们的思考:我们都知道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因此,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也是它的认识背景。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这一认知背景由于接触较少,显得比较薄弱。因此,这位教师在课的半段花了相当大的精力组织学生重温了这一认知背景,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为乘法的认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在课堂小结中觉得自己学会了加法,可以说是他的真实感受。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一回答也应该在情理之中,而并不是不专心听讲所为。对于这位教师来说,不能因为学生的回答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就不加分析而草率地加以否定。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挖掘学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进行引导。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可以这样引导:   这样教学,既保护了这位学生的自尊,又帮助该学生理清了思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突出了乘法的本质。这样不是比在小结中让学生死读板书来得精彩、生动、有用得多吗?   再看智慧的引导案例:《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片断:   我们的思考:对于“点点成线,线线成面,面面成体”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老师抓住了学生不小心掉到地上的课本,生成了一个经典的教学片断,让学生直观、感性地获得体验,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难点。   我们不禁要感谢那个及时滑落的课本,没有那个插曲,也就没有这么精彩的生成。或许有的教师会认为,这是偶然,没必要大惊小怪,我们平时教学不一定能碰到这样的运气。事实上,如果教师没有智慧的眼光,那么即便面对再多的生成信息,他也会熟视无睹。   知识,只能让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让人从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我们在欣赏精彩生成之余,不要忘了关注生成背后的智慧。   2.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