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检验有毒物质测定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生学检验有毒物质测定ppt课件

四、霉菌毒素的毒性与危害 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可引起食品变质、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甚至完全不能食用,造成经济损失。 各种毒素既可引起急性中毒,但更多是长期低剂量摄入引起的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损害和免疫抑制、细胞毒性等。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其致癌作用不仅在实验动物中得到证明,而且人类流行病学的证据也在不断充实。随着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有关霉菌毒素毒性的认识将更加完善。 五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T) 是一类化学结构和性质相近的化合物,已分离鉴定出20种以上。其纯品为白色结晶,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可发出荧光。根据毒素在薄层板上产生荧光颜色不同,分为黄曲霉毒素B族(产生蓝色荧光)和G族(产生绿色荧光)。 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乙醚、石油醚、己烷等;易溶于甲醇、三氯甲烷、苯、乙腈、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黄曲霉毒素对光很稳定,即使在日光下照射一天,也只有少部分分解。在一般的烹调加工温度下不被破坏,如黄曲霉毒素B1(AFTB1)要在268℃以上,才发生裂解。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毒素不易破坏,PH<3时开始分解;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当pH9~10时,可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对氧化剂如次氯酸盐、漂白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也不稳定,氧化剂浓度越高,毒素分解越快。 天然食品种最常检出的黄曲霉毒素有AFTB1、AFTB2、AFTG1、AFTG2、AFTM1,AFTB2等,在这些毒素中,AFTB1是典型代表,其毒性大、污染率高。 (一)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来源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 flavus)、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粮油及制品、各类坚果尤其以花生、玉米污染最严重,此外大豆、胡桃、食用油、调味品、香辛料、药材以及一些发酵食品等也易受到污染。动物可因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面在内脏、血液、奶和奶制品等中检出毒素。 (二)黄曲霉菌的毒性与危害 黄曲霉菌毒素属于剧毒物,毒性比氰化钾还强。根据AFT对敏感动物雏鸭子LD50来看,AFTB1经口LD50为0.24mg/kg~O.56mg/kg体重,其毒作用部位主要为肝脏,一次食入中毒剂量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增生、肝出血等。持续摄入AFT所造成的慢性毒性,表现为生长障碍、肝功能变化、肝组织学变化等。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类致癌物。其毒作用部位主要为肝脏,表现为肝脏细胞变性、坏死,最后导致肝癌的发生;也可引起其他部位的肿瘤,如胃癌、直肠癌等。 (三)卫生标准 于黄曲霉毒素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不少国家都制定了最高允许限量标准。1975年WHO制定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允许浓度为15μg/kg。一些欧洲共同体国家还在考虑进一步降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最高允许限量。在我国黄曲霉毒素的容许限量为AFTB1在玉米、花生仁、花生油中≤20ug/kg;大米、其他食用油≤10ug/kg ; 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5ug/kg;AFTM1在牛乳、乳制品中(按含牛乳量折算)≤0.5μg/kg;婴儿代乳食品不得检出。 (四)分析方法 目前采用HPLC、ELISA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报道较多。HPLC法高效、快速、分析周期短、可同时测定多种毒素;ELISA法样品处理简单、操作方便,但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筛选。我国的标准分析方法(GB/T5009.22-2003)为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微柱筛选法(GB/T5009.23-2003)。 一、薄层色谱法 原理 样品中AFTB1经甲醇-水溶液提取后,浓缩、定容、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经展开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观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荧光的强度与标准比较来确定含量 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1.原理 将已知抗原吸附在酶标微孔板表面,洗除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含有毒素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竞争孵育后,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除多余抗体成分,然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再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根据标准和样品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的抗原(AFTB1)含量。 三、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原理 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经G18柱分离,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或峰高定量。 四、微柱筛选法 原理 样品经提取后,通过装有氧化铝、硅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