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碳复合材料及工艺发展现状.ppt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工艺及应用现状 碳/碳复合材料的增强结构 连续纤维增强体 单向(1D)织物 两向(2D)织物 三向(3D)织物 …… 非连续纤维增强体 碳纤维毡 针刺结构织物 …… 典型织物结构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阿里安-5助推器针刺无纬布C/C喉衬 MX导弹SRM 3DC/C喉衬 国外固体发动机碳/碳喉衬质量从几百克到1820kg。特大型SRM的3D径棒法软硬混编碳/碳复合材料喉衬的外径达2438.4mm,是当今最大的空心厚壁结构碳/碳喉衬 国外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SRM)喉衬用碳/碳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国外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用碳/碳材料 碳/碳整体扩散段 碳/碳出口锥 近些年,因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快速发展,超高温/高温抗氧化碳/碳复合材料更是国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航天飞机、X-43A是其中的代表 航天飞机用抗氧化碳/碳构件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X-43A 试飞器 2004年11月16日,X-43A成功进行近10马赫飞行试验。飞行器头锥最高温度达4000 oF(2200℃),采用高导热碳/碳材料,外部施加超高温抗氧化涂层 弹头再入防热 —— 短时间烧蚀型防热 返回舱及航天飞机防热 —— 钝型外形 传统防热 高超声速 跨大气层 或亚轨道 高升阻比 长时间 气动热力 载荷加剧 材料抗氧化 问题严峻 锐型前缘 稳定外形 总加热量大 驻点温度高 高超声速飞行器对碳/碳防热材料的需求 低烧蚀/非烧蚀 防热、热结构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长时间超高温低烧蚀/非烧蚀型防热、热结构材料 在超高温及氧化环境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热物理、热化学及热结构稳定性的特殊热防护/结构材料 长时间:服役时间2000 s以上 超高温:服役温度1800℃-2800℃ 热结构:服役过程中保持材料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非烧蚀型:服役过程中材料是低/微烧蚀或不烧蚀, 并保持良好外形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Reusable launch Vehicle(RLV) Hypersonic Cruise Vehicle (HCV) Common Aero Vehicle (CAV) Enhanced CAV (ECAV)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长时间飞行对TPS的挑战 Hypersonic Technology Vehicle (HTV) Hypersonic Glide Vehicle (HGV) Hyper-X、Hyper-tech、Hyper-fly ……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继HyTech、HyFly、Hyper-X后,美国开展了FALCON计划,即“猎鹰”计划 一小时全球快速打击 高机动性 高命中精度CEP=3m 携带不同有效载荷 研制出CAV、ECAV高超声速飞行器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高强、高导热碳/碳,ACC-6 尖锐前缘 大部件 高抗冲击、高导热、外形稳定 X-43A, HTV-2等 第四阶段 九十年代至今 ACC-3,ACC-4 钝头、尺寸较大 高强度 耐热破坏 X-33、X-34、X-37、X-40,OSP等验证机 第三阶段 九十年代至今 ACC-4 尖锐头锥 尺寸较大 可重复使用 X-30空天飞机 第二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 RCC,ACC,ACC-3 钝头、尺寸较大 部分可重复使用 美国航天飞机 第一阶段 八十年代至今 材料 构件形状及特征 考虑因素 代表型号 发展历程 国外碳/碳防热、热结构材料发展历程 鼻锥帽、翼前缘 抗氧化碳/碳材料 最高温度1650℃ 部分重复使用 1981年至今 航天飞机 1986-1995 国家空天飞机 头锥、前缘、舵翼等热结构 抗氧化碳/碳及高导碳/碳材料 使用温度2000℃以上 突破了大尺寸构件制造 1995-至今 X-43A 2003-至今 FALCON 头锥、前缘 抗氧化碳/碳及高导热碳/碳 最高使用温度2200℃以上,突破了尖锐前缘件制造技术 防热、热结构 低烧蚀、零烧蚀碳/碳材料 长时间2000s以上2500℃和1200℃使用,突破了大尺寸热结构制造 未来 完全可重复使用、低成本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碳/碳热结构在X-37 验证机上的应用 襟副翼:480×940×(120-25)mm 垂直舵 :950×850×500mm 分别于2004年的5、6月成功通过了振动和噪声加载测试 碳/碳复合材料在航天器上的应用 C/SiC舵翼在室温、170%DLL时失效; C/C舵翼成功通过了1260℃的热和100%DLL加载测试,且在室温、200%DLL时并没有失效的迹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