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公共的关系媒体.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公共的关系媒体

口语表达要素 文字内容:7% 肢体语言:55% 声音语调:38% 婴儿先学会辨认声音和姿势,再学会语言;表达爱意要用肢体语言和语调。 同样内容的文字,不同语调有时会表达出不同含义。 如何沟通? 说话者的意思是如何表达给听众的? 人类除了用文字交流,还会借感情抒发情怀,虽然所说的话可能与内心想法不一致,但语调及肢体语言却往往透露了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为什么不喜欢我的眼镜? 眼镜代表什么? 我的想法.认识.建议.方案及我所认为正确的东西。 妨碍倾听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倾听具备的要素是什么? 先诊断后开方,我们易对别人的状况.处境或问题主观臆断,而且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提出答案,从而表现自己,而不是为了理解对方。 听的目标 为了回复——用耳去听 为了理解——用心去听 倾听的层次 忽视的听——不用心的听 假装在听——外表装着是在听 有选择的听——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如:天气预报/老师关注学生的错误) 专注的听——从我的角度去听;专注于对方所说的话,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参照进行比较; 同理心倾听——从对方的角度倾听(用他的眼睛看世界)用心倾听及回应来了解对方的含义.动机和感受。 同理心倾听——心灵交流的闸门 同心理倾听者需要提升意愿与技巧才能更有效的沟通 同理心倾听 唯有从内心尊重他人,才会赢得持久有效的人际关系。 分享你的故事 倾听的技巧 面对对方,身体前倾(谈话.亲密距离) 眼睛注视,不断点头(注视5秒以上) 态度尊重,专注(记笔记) 适当的澄清(尾音上扬) 确定对方的意思(重述对方的要点) 什么时候运用同理心倾听? 对方只想倾吐心声时 对方表现比较情绪化时 不太确定事实全貌时 当情况过于错综复杂或我们不太熟悉时 和对方信任程度并不高的情况下 不肯定对方是否明白我们想表达的意思时 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先理解别人,再要求别人的理解;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才会理解他人,进而产生感恩的心态。 事实上品德才是沟通的利器! 大声喧哗反而难以入耳 —— 爱默生 人性可善可恶,冥冥中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而且总是如实反映出真实的自我,那是伪装不来的。 ——乔 灯 从自我做起 不抱怨别人,先从自我做起 沟通效果不好,自己最少要负50%的责任 总是沟通不好,一定是自己的问题 有效沟通者的誓言 无论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我都将尊重你,给予你说出他的权利,并且以你的观点去理解它,同时将我的观点更有效的与你交接。 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是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尽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让我一生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5、善于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叙述性语言要准确,少说“我”多说“您”,想说“我”时说“我们” 学会运用发问式语言,发现别人的意图。 一般性提问 如:“您听说过……..吗?” 直接性提问 如:“咱们这样做行吗?” 诱导性提问 如:“要不我现在就派人送去?” 选择性提问 如:“咱们明天8点见面还是9点见?” 劝说式语言 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 强调利益 鼓励对方发言 6、把握运用语言艺术的原则 通俗易懂原则 “低、褒、感、微”原则 以对方为中心原则 同理心原则 说三听七原则 运用正面语言避免负面语言原则 “争执是沟通第一大忌”原则 把握“互惠、平等、信用、相容、发展”的原则 沟通中的非语言艺术 1、注意仪表、举止及有关礼仪,体现自己高雅的风度 服装得体 气味合适 谈吐适当 行为举止优雅 态度诚恳 形象专业化 2、学会微笑 3、善于运用眼神传递情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神是人类情感无形的导线 眼神应: 恳切、友好、坦诚、坚定 切忌:轻浮、游离、茫然、轻蔑、阴沉 避免:眼神闪烁不定、回避目光接触、眨眼频繁 视线的位置及停留时间? 自己或别人说话时 发出请求或结束谈话时 4、掌握声调变化,留下好印象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声音是感情外壳 感情的表达=7%语言+38%声音+55%面部表情,尤其在电话中 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节奏、语速都暗示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