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理论5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皮亚杰理论59

皮亞傑理論 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研究 長庚大學 通識中心 邱韻如 93年12月15日 您對皮亞傑的瞭解有多少? 皮亞傑(Piaget,1896-1980) 皮亞傑不是物理學家 黃湘武老師(1939~2003)引領我進入皮亞傑的研究領域 以兒童為師 ~向小孩子學習~ 師大 物75乙 畢旅參觀教學(民國74年) 向黃湘武老師致敬 十幾年來,跟隨著黃老師做研究,老師有時像朋友,有時像父親,在研究領域、物理領域、做人處事的態度、思考模式、教學方式、甚至生涯的規劃上,老師對我的影響不是短短幾句話可以說得清楚的,浩瀚師恩,不知何以回報。 (邱韻如,博士論文的誌謝詞) 老師常說我們是向小朋友學習,從小朋友身上,我們學到很多原來不知道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讓我更喜歡小朋友、欣賞小朋友、尊重小朋友,當然也讓我更有愛心耐心的陪伴我的小孩成長。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 他一生共出了五百多篇論文及五十幾本書。 他以兒童為師。 他最關心的問題是:知識是怎麼形成的? 大綱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 研究、理論與觀念 實例 1896年生於瑞士紐夏迪爾城 (Neuchatel) 1907年(11歲)發表第一篇論文。 1911年(15歲)接到日內瓦博物館的聘書。 1918年(22歲)獲紐夏迪爾大學博士學位。 1918年(22歲),在蘇黎世一家精神診所工作。 1919~1920年(23~23歲),赴巴黎,在比奈實驗室工作及一家醫院研究異常兒童。 1921年(25歲),瑞士日內瓦盧梭教育科學研究學院主任請他擔任研究組組長。 1922~1932的十年間,一方面教學一方面觀察紀錄孩童的言行舉動,並與孩童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想法。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及五本書。 這十年間,他結婚,生了三個小孩。 1930~1970年間,皮亞傑和同事茵海爾德和斯敏士克合作,進行『兒童基本科學概念之研究』 1936年,獲頒哈佛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終其一生共榮獲了三十多個全球各地的大學及學術團體所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更負責主持多項重要國際聯合的會議、組織與團體,他一生中所得到的大大小小獎項不計其數。  1980年,九月十六日於日內瓦與世長辭,享年84歲 知識胚胎學 臨床晤談診斷法 認知發展理論 感覺動作期 前操作期 具體操作期 形式操作期 兒童基本科學概念之研究 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的特性 錯誤的、普遍性、不易改變的 物理大師與皮亞傑相遇 科學史大師與皮亞傑相遇 古聖先賢怎麼也會錯? 兒童的科學概念與科學史 錯誤與矛盾有什麼價值? 自我協調 同化、調適 生理成熟、物理經驗、人際交流 認知衝突的教學策略 教學典範、觀念、習慣的改變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數量守恆 液體量守恆 黏土量守恆 黏土重量守恆 排水體積守恆 水平面概念 速度概念 自由落體 上拋 衝力說 視覺概念 視線、發射、相遇 影像發射 成影概念 遠鏡說 平面鏡成像 水平面概念的教學 浮力 皮亞傑(Jean Piaget,1896-1980) 皮亞傑出生於瑞士紐夏迪爾城 從小就對自然科學感興趣,他在十一歲就發表了一篇論文。到中學畢業前,已經發表了二十幾篇文章,其中十五歲發表的那一篇還因此收到博物館的聘書。 除了在生物學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外,他對哲學、心理有相當大的興趣。 二十二歲拿到博士後,前往蘇黎世、巴黎,在精神科醫院工作。研究變態心理學。 『錯誤』及『異常』有什麼價值? 在課堂上,老師拋出一個問題。 學生答對了,老師說:你很棒! 學生答錯了呢? 錯誤的回答,有沒有價值? 精神病患及遲緩兒童的『異常』和正常兒童的『錯誤』開啟了皮亞傑對兒童的研究 皮亞傑從孩子身上,學到了什麼? 知識胚胎學 皮亞傑為什麼會跑去研究小孩子如何想?他的本意並不是要像心理學家一樣研究小孩子,而是要研究知識本身、研究知識的起源、研究知識是怎麼發生的。 要怎麼研究呢?總不能去把古人找來研究吧?所以皮亞傑模仿生物學裡胚胎學的研究,從胚胎的形成過程來瞭解生物的演化。皮亞傑想到研究小孩子,研究孩子知識的形成過程,從小孩子知識形成的過程來瞭解歷史上知識是怎麼發生的,所以皮亞傑把他自己這一套叫知識胚胎學。 黃湘武,第二次認知學習研討會發言 精神病患及遲緩兒童的『異常』和正常兒童的『錯誤』開啟了皮亞傑對兒童的研究 1918年,皮亞傑在蘇黎世的精神病院工作,探索精神病患的內在世界,同時一方面在大學聽課,一方面研究佛洛伊德等人的學說。 1920年,皮亞傑在巴黎比奈實驗室工作。 他注意到在智力測驗時,發現許多兒童對同樣的問題都有相類似的錯誤回答。他想瞭解,兒童是憑藉怎樣的思考模式,才能得到錯誤的答案。 他同時也在一家醫院研究異常的兒童。 因為這些兒童的語言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