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第三册第-9课《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docVIP

义务教育第三册第-9课《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务教育第三册第-9课《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doc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二、蔡元培简介三、研读课文——小事见风范四、深入解读——言行显文化五、比较讨论——精神永流传六、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补充下面给出四组名人名言,请同学们把名人名言一一对应起来。孔子 孟子 卢梭 孟德斯鸠A.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D.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蔡元培(1868--1940) ,字孑民,浙江绍兴人。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916年12月—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学术的繁荣。众多革新人物和学术大师云集北大,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基地。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逝世。国民党总裁蒋中正在陪都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中共领袖毛泽东发唁电;“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教育部北大在诔词道:“当中西文化交接之际,先生应运而生,集中西文化于一身;其量足以容之!其德足以化之!其学足以当之!其才足以择之!呜呼!此先生所以成一代大师欤?”中心问题:我们为何敬仰蔡元培先生?1.文中有(一)(二)(三)三个序号,分别写作者记录的蔡元培先生的几件小事,这三件是都写的是关于蔡先生哪方面的事情?明确:先生生气责人。2.逐一分析每一件小事,仔细品味先生的言辞,看看这些小事写突显了先生怎样的人格特征?试着填下面的表格。三件小事先生的主张先生的理由(态度)“我”得到的教益先生的人格魅力“(教师详细分析第一件事情,学生尝试分析第二、三件事,得出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1.阅读文章第10自然段,“蔡先生之接物,有人以为滥,这不全是事实,是他在一种高深的理想上,与众不同。”“滥”有何含义?什么是“高深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明确:“滥”表面上似乎是老好人,任何人犯错,任何错事都不予追究,相信人的品质都是美好的,但这深层确实先生“仁者爱人”的“恕”的精神的体现。这就是先生身上“高深理想的体现”。2.先生为何会有这种高深的理想?也就是我们敬仰先生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哪里可以找到?明确: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融汇中西方文化精粹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3.仔细推敲文中讲述的三件小事,是否都体现出蔡先生代表的两种伟大的文化?分别都是怎样的文化?匿名揭帖,讨伐同学:不欺暗室;博爱阻止拜访先生:待人以宽,既往不咎;发展的眼光看人,博爱“我”信口开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由平等博爱蔡元培先生之所以能够赢得世人敬仰,因为先生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的三件小事,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和先生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应该学到先什么?相似事件先生的主张我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受到得到的教益讨伐同学规劝、不匿名讨伐、对待有错误的同学既往不咎、多看有点 “如何爱国不要异想天开、尊重人权1、文章除了写这三件小事以外,还有一件事,看看这件事体现出先生怎样的人格特征?2、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手法?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 三件小事:生气责人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高深的理想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1.作者简介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办者。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2.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是一座日趋颓败的衙门式旧学堂。当时的北大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问不大,架子不小,学生多为官僚富家子弟,差不多每个学生都雇有当差,上课铃一响就有当差的来说一声:请老爷上课。课余则是打麻将喝花酒,捧名角逛妓院,当时社会上盛传两院一堂的说法,指的就是出入八大胡同妓院的人中,多是参众两院以及京师大学堂的人。3.课文结构,文章共十三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以能为先生写传为荣表达对蔡先生的敬仰之情。 第二部分(2-9)写蔡元培先生严词责人的三件小事。 1、 写先生谴责匿名揭帖“讨伐”同学的行为。 2、 写先生批评阻止性情荒谬的学生前来拜访的建议。 3、 写先生斥责“我”信口开河“驱逐”“西洋鬼子”。 第三部分(10)澄清世间对蔡元培先生接物“滥”的原因剖析其行为深处的文化内涵。 第四部分(11-23) 写蔡元培先生临大事而不苟的勇气魄力第五部分(13)画龙点睛地指出蔡元培先生伟大人格,中蕴含的两种伟大文化,并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仰之情。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