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这里,可以触摸现代教育发展的脉搏;这里,可以聆听新时期教育前进的足音;这里,可以感受人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这里,是放飞梦想的知识殿堂…… 风景这边独好 ——走近东阿县第一中学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东阿一种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孙家申校长对我校践行规范办学、特色发展的工作作一下汇报。黄河岸边、鱼山脚下,一股书香之风迎面扑来;洛神湖畔、阿胶之乡,朗朗读书声响彻东阿大地。创建于1950年的东阿一中和全国绝大多数的“一中”一样,是一个地区的“老大”学校,也是这个地区教育的“窗口”。这所有着六十余年办学历史的“老字号”学校,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办学传统、经典的办学经验在当地声名卓著。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东阿一中,这所走过了六十余年历史的学校,几度辉煌,几度沧桑,先后有大批的社会精英从这里走出,是具有较强核心文化的现代化名校。2006至2008年,一中合并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第二中学,成功将三校融为一体,教职工由15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300余人,教学班由当时的36个扩展到现在的60个,在校生达3100余人……在新世纪步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一个叫孙家申的教育者执掌了这所学校,在孙校长的带领下,锐意进取的“一中人”不断深化研究、探索办学治校的新理念、新思路,主动适应社会进步的潮流,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在秉承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理想学校;确立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具有“大家风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国际视野”的学生;形成了东阿一中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的工作思路: “一个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围绕“二项改革”(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学校内部聘用制度改革);营造“三个环境”(营造能够使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每个教师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营造能够使学生刻苦努力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如今的东阿一中按照这一工作思路,已走上了内涵发展的办学轨道,揭开了东阿一中历史崭新的画面。在这个即将逝去的秋天,我们踏进书香弥漫的校园,去感受这里的新变化。 一2013年1月,孙家申校长上任后,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办学方向和目标。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校园部分设施进行了进一步的维修与完善,先后扩建了400公尺标准运动场,装备了完善的体育设施,阅览室藏书达到10万册,建设启用了全省一流的餐厅综合楼。为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学校安装了宽带网络,为教师及各处室配备了微机,并与北师大附中校园网联网。还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系统、校园主控系统、集团电话系统,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办公的自动化。在学校办公室郝立峰主任的陪同下,漫步于这所现代化的校园里,一种充满朝气的味道冲击着记者的感官。漫步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是新奇的感觉。校园里那几排高大的法桐树在秋风中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述说着东阿一中六十年走过的光辉历程。花坛里那沁人心脾的月季花绽放出最娇艳的色彩,展示出东阿一中今日的活力。走进这所校园,走进这座位于县城中心位置的知识殿堂,抑或是踏上了人生幸福的起点。这里的每一朵鲜花都绽开了希望,每一片绿叶都摇曳出生机,每一扇门窗都打开了历史的追忆。校园内,楼宇错落、芳草青青,一排排的法桐树、毛白杨正在茁壮成长,花繁叶茂,假山雕塑矗立其中,人文与自然景观相融,校园优美雅韵,透露出浓郁的文化育人气息,营造出温馨的家园氛围,让孩子在这个插上腾飞翅膀的摇篮里,升华出诗意、快乐的幸福人生。 “这是咱们一中的校徽,看看像不像一枚印章啊?上面篆刻的是‘东阿一中’四个字”。陪同记者的学校办公室郝立峰主任指着校门墙上的校徽说:“这是孙校长上任后亲自组织人员设计的,印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是历代延传下来的深层文化积淀,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正确地看待和处理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才能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校徽的周围还有用英、法、德、俄四种语言书写的“东阿一中”。当记者问其为什么还有这四种语言时,郝主任解释说:“德国,哲学家的摇篮,为人类精神导师马克思的故乡,以此渗透科学理性精神。法国,革命家周恩来、邓小平早年留学之地,开启救国救民之先河,以此树立远大理想。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之地,中国共产党人探寻救亡图存之源,以激励学生报效国家。英语,世界最通用语言,以彰教育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学校管理工作是千头万绪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