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理解——东方诠释学文学批评研究.pdf

存在与理解——东方诠释学文学批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存在与理解——东方诠释学文学批评研究

内容摘要 以诠释文本意义为目标的诠释学文学批评,遇到了一个理论的也是实践的难 题,即如何实现和判断意义诠释的有效性问题。借用美国文艺理论家赫施的说法, 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具有不透明性和不确定性的意义“灰姑娘,需要通过读者、 批评者的意义诠释穿上一双合适的和漂亮的“水晶鞋”把自己彰显出来。那么, 究竟什么样的“水晶鞋是“灰姑娘所需要的又是合适的呢?这个难题在西方 诠释学文学批评的理论和实践中经常出现,所谓诠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诠释的 同质性与异质性以及意义的多元性与确定性的“诠释学冲突,其实就是围绕着 意义诠释的合理性、有效性问题而展开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问题至今 也未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很好的解决。 其实,这一问题所涉及的理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不同派别对文学要素中作 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的不同理解之上。可以说,文学中的作者、文本和读 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构成了西方诠释学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施莱尔马赫、 狄尔泰,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利科及赫施等,众多诠释学家们对 文本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持久的争论和 追寻。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采取了一种“作者中心论’’的立场;海德格尔和伽达 默尔则实现了向“读者中心论”的诠释学转向;其后,赫施等继续维护和完善“作 者中心论”的诠释学立场,而利科则跳出“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的二 元对立,提出了“文本中心论的诠释学原则,呼吁诠释学从作者和读者回归文 本。 文本既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又是读者理解活动的对象;正是通过对 文本的解读,读者才得以实现与作者的超时空联结,让过去的真理内容融入到现 在的生活之中,产生出新的意义,从而使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利科指出,如果 诠释学的主要关注不是揭示隐藏在文本之后的意图,而是展示文本面前的“世界”, 那么真正的自我理解乃是某种可以由“文本的内容所指导的东西。理解与文本 世界的关系取代了与作者的主观性的关系,同时读者的主观性问题也被取代了。 理解文本主要是揭示文本所指向的“存在”的可能性。 关于文学文本的理解和诠释的一切争论,归根结底,如果要从哲学的角度加 以总结的话,乃是关于“存在与理解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存在与诠释学的 关系问题。早在狄尔泰那里,他在历史的文化传统中所着重寻求的,恰巧是那个 最能表现人类存在的特性“生活表态及其同人类理解能力的关系。海德格尔和 伽达默尔分别以其独创的理论研究,发展了狄尔泰所提出的存在与理解的关系问 题。海德格尔直接针对人的存在——“此在’’(dasein),诠释出“此在”对其 自身的存在意义的理解,并在此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对于“此在的本体论意义 的论证。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的哲学化,则使诠释学的研究走上了探究人的存在的 本体论意义的漫长之路。 利科认为,为了实现这一探究目的,诠释学必须通过走向运载着人类经验的 语言王国(文本世界)去寻找人的反思得以辨认的各种意义。毕竟一切认识和理 解,包括本体论的理解本身,都是在语言中表达和展示开来的。海德格尔虽然对 “语言是存在之家作了深刻分析,并将理解推进到本体论的意义,但他未能重 返方法论和认识论,说明主体何以能够通过语言这一中介理解存在本身。利科认 为,引进反思视角的文本诠释学,把对语言符号所表达的各种各样的多意文学文 本的漫长的、曲折的、反复的理解过程,视作一种语义学意义上的说明和阐发的 过程,而这种说明和阐发的过程必然是关于人之存在的揭示过程,是对“自我 存在的理解,即“自我理解。而这种语义学的“发掘’’过程又同反思的过程密 不可分:在理解和诠释文学文本的符号中同时理解和诠释自身的那个主体,已经 是一个存在者,它在说明它的生活时发现它自身是恰巧在存在和自我把握以前就 已经存在于存在之中了;诠释学将发现一种存在的方式,这种存在的方式自始至 终都是处在被理解和被诠释的状态,只有借助于反思,才能达到理解的本体论根 源,而这一切都将不断地发生在语言之中和反思的过程之中;在这一运转过程中, 自我理解的视域和能力不断提升,并朝着人的存在的本体论意义挺进。通过对“他 者存在的理解,形成对自身存在和人的一般存在的双向理解运动,并在此双向 运动中形成新的良性“诠释学循环,使读者的文学文本理解能力不断丰富和提 升。 理解文本世界所指向的存在的可能性,关键是理解存在的内容和具体语境的结 合问题。存在不再被视作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思考,而被理解为人类生存的形而 下状况。存在的内容不再被界定为利科式的人类生存的

文档评论(0)

yxutcang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