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救到为止
- PAGE 1 -
/
救到死為止?從國際間安樂死爭議之發展評析台灣「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Hospice Palliative Care Act of Taiwan: 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n Right to Die and Right to Physician-assisted Suicide
楊秀儀?
Hsiu-I Yang
目次
前言
背景介紹:安樂死的醫療、倫理、法律爭議
延長生命或延長死亡的當代醫療
生命權和自主權孰優孰劣的倫理難題
自殺和加工自殺之間的法律尷尬
安樂死之國際發展
消極安樂死
積極安樂死
美國奧瑞岡州
澳洲北領地
荷蘭
台灣法律對安樂死的態度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前:救到死為止
二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制訂後:承諾與陷阱
三、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正條文解析
追求「死者安寧,生者安慰」的臨終境界──代結論
關鍵字:安寧緩和醫療條例 安樂死 死亡權 台灣 美國 荷蘭
摘要
安樂死的議題不僅牽涉到病人個體自主權的界限、醫療專業倫理抉擇的兩難,更隱含著社會群體對生命價值的詮釋、文化信仰上對死亡的態度,這種種宗教的、倫理的、社會的因素交互糾結,形成了法律上不可解的難題。台灣的醫界、法界各以不同的角度解析安樂死的議題,但迄今尚無共識。立法院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為台灣唯一直接處理安樂死議題的成文法,究竟該條例對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所爭議不休的安樂死議題,提供了何種解答呢?本文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法案,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進行詳細的比較分析。
研究發現,從法案名稱的選擇、立法目的的用詞、及至條文結構的安排,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處處暴露出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在面臨生命權與自主權之倫理衝突的議題上,一種曖昧不明的價值判斷!新修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在促進臨終病人的尊嚴上大大跨進了一步,但仍舊呈現出家屬父權主義的餘留。
隨著社會人口結構之改變(愈來愈多的老人健康人口),醫療科技之進步(尖端醫療,基因科技),本文主張安樂死議題在二十一世紀仍舊會是進步工業國家的一個主要論爭課題,但論爭焦點將從消極安樂死轉向積極安樂死(更精確來說,是醫師協助自殺,Physician Assisted Suicide, PAS)。配合國際間關於安樂死的相關討論來解析台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本文主張,該條例之重點乃在從尊重生命的觀點來鼓勵人民做好「預先死亡計畫」(advanced death planning);但要達到此一目的,社會上必須打破對死亡的恐懼與禁忌,該條例之制訂通過只是開始,整個社會在生死教育上、臨終醫療尊嚴之維護上的配套工程仍須努力!
前言
安樂死的議題不僅牽涉到病人個體自主權的界限、醫療專業倫理抉擇的兩難,更隱含著社會群體對生命價值的詮釋、文化信仰上對死亡的態度,這種種宗教的、倫理的、社會的因素交互糾結,形成了法律上不可解的難題。台灣的醫界、法界各以不同的角度解析安樂死的議題,但迄今尚無共識。立法院於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明訂末期病人得立意願書、或預立意願書,或事先委任醫療代理人,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指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且認可病人的配偶或最近親屬在不違背患者意願的前提下,有權代簽放棄急救的同意書。這是台灣社會第一次對死亡議題有明確的表態。兩年後,立法院會於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三讀通過該條例之部分條文修正案,更進一步規定,已經實施心肺復甦術之末期病人,若有當事人意願書「或」其最近親屬之同意書的情況下,得撤除或終止已經施予之心肺復甦術。短短兩年間,台灣在安樂死的議題上已經朝向了肯認末期病人擁有一個「自然死權」(right to die)的態度。雖然本條例僅僅15條,但其為台灣唯一直接處理安樂死議題的成文法,其重要性自不在話下。究竟該條例對台灣社會長期以來所爭議不休的安樂死議題,提供了何種解答呢?本文將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法案,對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進行詳細的比較分析。全文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份對安樂死的爭議,進行一個概論式的介紹。由於國內就此部份之探討文獻相當充裕,筆者不擬再次贅述,僅彙整相關文獻資料,作一背景式的描述。第二部份介紹目前國際間對安樂死議題的發展趨勢。雖然仍有批評反對的聲浪,但目前歐美主要工業國家對安樂死的爭議基本上分為消極安樂死和積極安樂死兩大類型有不同之處遇。在消極安樂死部份,建立在病人之拒絕醫療權(Right to refuse treatment)的概念下,是合法且合醫療倫理;但在積極安樂死部份,則仍固守加工自殺的概念,不合法也不合醫學倫理。少數以成文法來通過積極安樂死的法域,如荷蘭,美國的奧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