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中方言因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络语言中方言因素

网络语言中方言因素   摘要:本文通过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现代网络语言进行语音和语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弄清其方言成分和来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丰富现代语言学理论。  关键词:方言 网络 语音 现代语言学理论  网络语言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有些与地域有关,有些与时间有关,有些与创造者的教育程度有关,但都容易打上方言的烙印,值得我们从普通语音学理论的各个方面去认真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借词、符号、方言等诸因素进行研究,从中可以发现语言演变规律,可以看出社会对语言的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现代语言学理论。  一、从方言词汇到网络词汇  网络上的词汇或多或少与其方言有关,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音,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不经意流露出来。如网络词语“冷松”就是西北方言,意为“竭尽”的意思;网络上把“我”说成“偶”,也是与西北方言有关,今陕北人就是这样说的,是典型的方音词汇。但一经创制,因其具有新奇、趣味的特点,而迅速风行于网络之中。那么网络上为什么把“喜欢”叫成“稀饭”?这也与方言因素有关。在四川、重庆等地区的方音中,f、h不分是很常见的,如把“菜花”说成cai fua;把“开会”说成kai fei,那么把“欢”说成“饭”(fan)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在始创者看来,这样说还有点创新和戏谑的味道,别有情趣。  网络语言“木油”表示“没有”,来自于南方方言,南方方言中“木”与“没”都是入声字,甚至两个字是同音字,在很多入声方言中两个字完全同音,所以不可能产生于北方方言之中;网络语言“色友”的结构相当于“驴友”,其谐音是“摄友”,既然用“色”谐“摄”,应是无卷舌声母地区之人所为,决非华北或东北人所为;网络语言“好康”一词的意思是“好处”,源自闽南话,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经常出现这个词语。  据普通语言学理论,方言中的词汇由于使用频率很高而可能进入通语词汇系统,就像北方话的“忒”;西南官话的“搞”、“啥子”;粤方言的“垃圾”等词语一样进入了汉语普通话词汇体系。网络语言有部分来自于方言,但它更多的是猎奇,追求的是刺激与幽默,这与网络主体是年轻人有关。  二、方言语音的简略形式  网络语言当中有很多简略形式,即用拼音字母来表达一定的内容,虽然很简略,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方言成分。如在网络上用bs/BS来表示“鄙视”,从方言上来看,应该是北京及东北方言区的人所为,因为在南方很多方言中甚至在西南官话中“鄙”字读送气音声母p,而不是不送气声母b;但是如果是说成“B4”,那就不是北方方言区的人的所为了,因为把“视”(shi4)讲成4(si)肯定没有区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  三、数字网络语言的方音成分  关于数字网络语言,我们一般是很难看出其方言语音成分的,但是也有很多阿拉伯数字只是用来表音的,如438(死三八)、56(无聊)等等;当然也有只用来表意的,如:286表示反应慢,现在很少说了。很多数字网络语言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表示应和的“就是、就是”。这种情况除了重庆等少数地区以外都有可能,因为重庆把“就是”发成dou si,而非jiu si;数字网络语言7456谐音“气死我了”,不管是南方没有卷舌声母还是北方有卷舌声母的地方人都可以这样说,因为数字“四”与动词“死”都不卷舌;847表示“别生气”应该就是来自于南方没有卷舌声母的方言区域,因为它用4(s)来表示生(sh);而987表示“就不去”之类用7谐音“去”的应该产生于南方方言或西南官话,他们把“去”读为qie,与7的读音qi接近。再如748(去死吧)、874(不去死)、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也是产生于南方方言,因为南方方言包括西南官话一般都没有卷舌声母,所以才用3表示“生”,用4表示“世”。  四、外文网络语言的方音成分  网络语言中有很多来自于西方语言文字,我们可以从其翻译的语音看出译者的方言成分,也可以从使用的场合看出其方言成分,如英语Gay指的是“男同性恋”,也有人写为“基”。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用“基”来表示男同性恋的首创者一定是个粤方言区的人,至今广东方言还把“基”读为gei。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很多来自于西方语言的词汇进入汉语都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又如上世纪早期广东人把英语词语handsome译为“咸水妹”,就说明其方言中“咸”不读xian而读han,没有卷舌声母(用“水”译s)等。  五、活用汉字的网络语言  网络上有一些对汉字的拆借或者借用而形成的流行词语,我们也可以从中分析其方言成分,追溯其来源。网络上从本世纪开始出现对汉字进行拆解而形成的网络语言,其作用应该与表达婉转有关,如把“好”叫作“女子”;把“强”叫作“弓虽”,这应该与汉语的双音节化有关,如果只说一个字,既不美观,也不响亮,达不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