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谢山水诗比较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灵运、谢山水诗比较研究

谢灵运、谢山水诗比较研究   【摘要】谢灵运与谢?同为东晋谢氏大族的后裔,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出来,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影响了一代诗风。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细致,清新的特点,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同时还摆脱了玄言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利的风格,对山水诗的发展和永明体的探索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二谢;山水诗;诗风;人格展现   1.二谢山水诗格局不同   谢灵运的山水诗一般篇制较长, 其布局多取时空结合的开放结构。他常常以时间为纬线, 移步换景地描摹游踪所至的山川风光。其玄言诗万象罗会、堆砌繁复的创作理念和辞赋的表现形式多有暗合,所以, 在解决新兴的山水诗的结构问题时, 不管是潜意???的积淀、还是有意识的借鉴, 他找到了辞赋这种文体的结构形式。把前后左右、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物象的表现方法, 转化为谢灵运山水诗对自然景观高低上下、山水错落的摹写。   谢?山水诗的气象格局与谢灵运不同, 他讲究剪裁布局, 创造意境。其作品一般采用点面结合的内敛结构, 逐渐趋向明密省净。他往往通过视角的变化, 选取富于特征的景物, 融情于景, 构建情景交融的意境, 风格清新和婉。山水诗经过谢?的进一步锤炼, 几见空灵悠远的唐诗风韵了。   2.二谢山水诗思想内容的不同   2.1阐发庄老名理与抒写怀乡念友之情   谢灵运的山水诗不是单纯的描绘山水景色,而是以山水体玄悟道,是对庄老名理的敷陈。王辉斌的《论玄学与谢灵运山水诗》中说:由于谢灵运对老、庄的尊崇与对道家思想的笃信,以致使他成为了当时玄学队伍中的一位最重要的文学家成员。因而,谢灵运山水诗是借山水来阐发诗人的庄老思想。   白葵阳在《风骚各领的山水华章――谢灵运、谢?山水诗比较》中说:谢?的山水诗主观情义较浓,玄理色彩冲淡。一部分是与友人宴饮时的即兴联句,一部分是羁旅途中的山川游览,另一部分是送别友人时景色渲染,这些山水诗无论写于何地、描绘何景,都寄托着诗人浓浓的个人感情。这种情主要是羁旅途中抒发思乡之情,在送别友人时抒发惜别怀友之情。因而,谢?的山水诗是通过山水描写来表达诗人怀乡念友之情。   2.2探寻深山大壑之景与描绘日常所见之致   谢灵运的山水诗中只有少数作品中描绘的是清丽景致,且多是有句无诗。大部分作品中的景物是深山险峪、荒林大壑,极力描绘一种幽深新奇之境。这种幽深新奇之境并非诗人的一次偶遇,而是诗人一次又一次的主动探寻,诗人常“裹粮权轻策”,在深山大壑中作数日的探求。因而,在他的诗中总有一个来去匆匆的行者,或柱杖穿梭于僻径小道,或乘舟激流于回环山谷,行者眼中的深山险峪、荒山大壑必然成为诗歌中与众不同的内容。体现了他的“山水畅神“的思想。   谢?山水诗中的景物一类是羁旅途中、送别友人时进入目中的自然景色,不追求奇异,多是青山秀水与白云落日,且多为晚景;另一类是精致的庭院小景,如池、塘、亭,鳞、荷、竹。无论是哪一类景物都是日常所见之景,但诗人将常景中的美发掘了出来,诗歌的中描绘的清新秀丽山水多见于仕宦揽游之中。   3.二谢山水诗的诗风不同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出发点形成了他们的山水诗的不同风格。山水诗的产生,与当时盛行的玄学和玄言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山水体玄是当时的普遍风气,在玄言诗里也常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   谢灵运生活于晋宋之际,大量写作山水诗, 使山水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结束了玄言诗, 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但是由于他的山水诗刚刚脱胎于玄言诗, 况且谢灵运精通玄言、佛理、《易经》、《楚辞》, 思想上也不时闪现着老庄哲学中重精神、轻物质及贵道贱迹的内容, “山水闲适, 时遇理趣, 匠心独运, 少规往则”,加之政治上的失意, 他的山水诗并非以写景为目的, 而是通过山水发泄心中的怨愤, 因而他的山水诗常常与理结合, 而没有真真正正的摆脱玄言诗。谢灵运写作山水诗的目的是要借山水体悟玄理。他不止一次地说过: “ 遗情舍尘物, 贞观丘壑美” (《述祖德》) 。自然山水成为他遣去物欲物累, 使精神得到超脱和自由的工具, 而不是主观感情的载体。他的山水诗中有着“ 积疴谢生虑, 寡欲罕所阙” ( 《邻里相送至方山》) 的感慨, 以及“ 始信安期术, 得尽养生年” ( 《登江中孤屿》) 的领悟, 却没有寄托多少感情。   南朝时期, “性情” 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标准, 情感表达成为诗歌创作的自觉追求。谢?的山水诗,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更多地是通过山水抒写个人身世感怀。如《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中写道:“ 大江流日夜, 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 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 寒渚夜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