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品定价和转拨计价
產品定價與轉撥計價 Chapter 13 產品定價與轉撥計價 第一節 短期定價決策與長期定價決策 第二節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 第三節 利潤最大定價法 第四節 其他定價策略 第五節 轉撥計價 第六節 跨國企業之轉撥計價 第七節 本章結語 本章重點 短期定價決策與長期定價決策 產品定價的方法 市價基礎法與成本基礎法 成本加成數法和成本加投資報酬率法 目標定價和目標成本法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 利潤最大定價法 滲透定價法 差別定價法 市場榨取定價法 尖峰負荷定價法 轉撥計價的目的 部門轉撥計價的方法 跨國企業的轉撥計價 反功能決策 短期定價決策與長期定價決策 台南公司為例,說明其差異。台南公司生產之馬達,每台售價 $1,500,產銷量800台,產能利用率80%,各項單位成本如下: 一、短期定價決策 短期定價決策以定價能收回差異成本,如:變動成本、新增固定成本和機會成本為準則。假設台南公司甫接獲一訂單,訂購100台馬達,報價 $980。 二、長期定價決策 長期定價決策以永續經營,收回全部成本及創造利潤為準則,常用的方法有二:市價基礎法 (Market-based Approach) 和成本基礎法 (Cost-based Approach)。 二、長期定價決策 (續) 市價基礎法 假設台南公司接到主要客戶抱怨,認為售價 $1,500太貴,而且競爭廠商的報價才 $1,400;若台南公司目標淨利為售價的10%。 二、長期定價決策 (續) 成本基礎法 成本加投資報酬率法:假設台南公司共投入資本 $2,400,000,目標投資報酬率10%。 二、長期定價決策 (續) 成本加成數法:不同的行業選擇不同的成本基礎。茲仍以台南公司為例,假設其選定的成本基礎和擬增加的成數如下: 二、長期定價決策 (續) 台南公司不同成本基礎下的定價計算如下: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 產品生命週期 (Product Life Cycle) 指的是一個產品從最原始的研發階段到不再提供客戶服務退出市場的期間;產品生命週期成本將涵蓋產品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發生的成本:研發、設計、生產、行銷、配送和客戶服務等,通常涵蓋數個會計年度。 茲假設台北電腦軟體設計公司正開發一套「企業家決策」軟體,預估其生命週期7年,各企業職能成本和產銷量如下: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 (續) 產品生命週期成本法 (續) 台北公司「企業家決策」軟體的產品生命週期成本總額為 $1,904,000,除以產量7,000,單位產品成本 $272;若成本加成40%,則定價為 $380.8。 利潤最大定價法 以產生最大利潤的售價作為定價的方法,稱為利潤最大定價法 (Pricing to Maximize Profits)。 茲仍以台北公司為例,預估售價與銷量的關係如下: 利潤最大定價法 (續) 不同的售價、銷量與成本、利潤的關係如下: 台北公司「企業家決策」軟體的定價為 $500。 其他定價策略 滲透定價法 滲透定價法 (Market-penetration Pricing) 係指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採取較低的定價,期能剌激買氣並打開知名度,以確保客源,順利攻下市佔率的一種定價策略。 市場榨取定價法 市場榨取定價法 (Skimming Pricing) 係指在新產品進入市場時,採取高價定價,以吸引有需求的頂級客戶購買的一種定價策略。 其他定價策略 (續) 差別定價法 差別定價法 (Discrimination Pricing) 係對同一商品或服務給予不同的定價。 尖峰負荷定價法 尖峰負荷定價法 (Peak-load Pricing) 係指當產能有限,而對產品或服務需求迫切時,給予較高定價的定價策略。 其他定價策略 (續) 不當的定價策略,先以低於成本的定價逼退競爭廠商後,再採取抬高售價的侵略性定價 (Predatory Pricing),或和同業共謀定價,哄抬價格以賺取不當利益的串通定價 (Collusive Pricing)。 轉撥計價 一個企業某部門的產品或半成品係另一部門投入之原料時,此種部門間貨品移轉的內部交易定價,稱為轉撥計價 (Transfer Pricing) 或移轉價格。就轉出部門而言,移轉價格就相當於銷貨收入;就轉入部門而言,移轉價格就是直接材料成本。 一、轉撥計價的目的 合理評估各部門績效 幫助最佳決策的制定 尊重部門自主性 提供外部報導中存貨及銷貨成本的資訊 二、決定轉撥計價的方法 成本基礎轉撥計價法 (Cost-based Transfer Pricing); 市價基礎轉撥計價法 (Market-based Transfer Pricing); 協議轉撥計價法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ing); 任意轉撥計價法 (Arbitrary Transfe
文档评论(0)